找回密码
 注册关闭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688|回复: 5

[中国] 《第五大道谋杀案》作者:林斯谚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0-7-24 00:10
  • 签到天数: 16 天

    [LV.4]偶尔看看III

    88

    主题

    47

    回帖

    611

    积分

    书库巡查长

    积分
    611
    UID
    375
    元宝
    4715 个
    金币
    959 枚
    热度
    94 ℃
    魅力
    149 点
    贡献值
    373 点
    玫瑰
    0 朵

    书库元老勋章

    发表于 2014-10-16 13:3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关闭

    ×


      [1]

      早上十点十分,小缨踩着急促的步伐往文学院155号教室赶去。刺骨的十一月寒风拍在她脸上,令她不自觉打了个哆嗦。

      她今天穿着一双白色牛皮平底鞋,搭配着粉红色长裤和蓝色半开襟洋装。她的发型──韩式娃娃波波头,是一名做美容的亲戚帮她打理的,所有看过的人都说很可爱。不过,她倒宁愿别人夸她头脑好。幸好,她的功课总是拿班上第一。

      来到文学院的偏门,几名男学生穿着拖鞋,手上持着早餐,有说有笑地用悠闲的步伐往教室走去。小缨快步超过他们,直奔教室门前。

      宽敞的阶梯教室中,人潮几乎爆满,两百个座位上人头攒动,但台上仍空空如也,不见教授的身影。看来她还没迟到。

      松了一口气之后,她在最后一排的边缘找到了一个空位,将沉重的摩卡圆型侧肩包放下,肩膀顿时松弛。

      左侧坐着一名清瘦的男学生,正奋笔疾书地在椅子附设的写字板上抄写着东西,不用看第二眼就知道他正在“誊写”今天要交的作业。

      小缨从肩包中取出课本,书名是《逻辑与推理》。

      这堂课是通识课中数学领域的必修课,课名正是“逻辑与推理”。

      数学领域的课还包括统计学、微积分、基本数学等,学生必须从这四门课中至少选一门并取得学分,才能完成毕业学分的修习。据小缨所知,其他三门课的选课学生少得可怜,所有学生几乎全挤进了逻辑课。

      简直就是“失控的逻辑课”。

      这时,一名男子默默走上讲台,手持麦克风。他穿着灰色长袖衬衫、深色西裤,踩着一双黑皮鞋,身子看起来有些瘦削。他戴着一副银框眼镜,不长不短的头发没有分线。虽然距离很远,但小缨仍可感觉到对方散发着温文儒雅的斯文气质。

      “各位同学,我们开始上课了。”他的声音有些低沉。

      全场安静下来。

      “前几堂课我们已经介绍了一些形式逻辑与非形式逻辑的基本概念,今天我们要来做个实操练习。”

      男子走到讲台边缘的电脑前,开始操作起鼠标。

      讲台上垂挂着大片的投影幕,上头的画面是某个PowerPoint简报的第一页,清楚地用大字体标示着:伊斯特街谋杀案。然后标题下方有三个小小的字:林若平。

      没错,这正是这堂课爆满的缘故。逻辑课的授课教授正是天河大学哲学系的助理教授林若平,同时也是一位着名的业余侦探。

      暑假期间,林若平才刚解决了横跨泰国芭提雅与台北的谋杀案,声名再度大震,因着这股热潮,还未开学,逻辑课的选课人数就冲破上限,小缨差点选不到课。

      会选这堂课,当然主要还是想一探哲学家侦探的风采。

      她从以前就耳闻林若平的课异常生动有趣,果不其然,几个礼拜下来,她只能说,其他大学教授的课都令她昏昏欲睡(当然她从不曾真的睡着,这也是为什么她每年都拿到奖学金),但唯独林若平的课能让她维持高度专注力。

      “今天我们将要针对一件真实的凶杀案进行讨论,”林若平继续用他低沉的嗓音说,“我会向你们报告这件凶案的细节,然后请你们推理真相。有发表意见的同学,不但有赠品可拿,期末分数还会加分。”

      底下微微起了一阵骚动。

      要推理真实世界的罪案?好像蛮有趣的。小缨不自觉兴奋起来。

      “我会把这件案件用小说的形式表现出来,呈现在我的简报里面。”林若平点了简报第二张,上头出现一些简要的信息。林若平直接将内容朗读出来,“以下故事改编自1929年9月3日发生于伦敦市伊斯特街的杀人案。此案至今仍未破解,后来在1931年3月8日的一场线上广播访谈中,当时负责调查的爱德华探长直接宣称此案为‘无解之谜’(insoluble mystery),成为英国犯罪史上的悬案之一。以下故事除案件架构与真实事件完全相同外,其余内容为笔者杜撰,版权所有,请勿盗用。”

      说到此处时,小缨也跟着其他听众发出笑声。

      笑声停歇后,林若平继续说:“故事年代中某些刑事鉴识技术尚未发展,如射击残迹测试GSR或TMDT,故排除在外,特此注明。”他停顿了一下,仿佛在酝酿某种气氛,“那如果准备好了,我就开始说故事咯!”

      斯特街谋杀案①

      探长的密室难题

      苏格兰场的爱德华(Edward)探长眉头皱得死紧,不知情的人会以为他两眉间穿了一根回纹针。

      “不合理,这完全不合理,”他合上手头上的案件报告,叹了一口气。

      “不只不合理,简直是不可能,”亚伯(Albert)巡官附和道。他是爱德华的好友兼同事。

      目前已过晚餐时间,此刻两个人却还坐在办公室,研究着伊斯特街谋杀案的相关细节。

      这案子发生于两个礼拜前的夜晚,对爱德华来说,回想这件案子的细节比背德文语法还容易,因为这些细节已经在他脑中跑上数百遍了。

      抱着最后的希望,爱德华重新在脑中组织了一遍案发经过,期待能发现新线索。

      案发当晚十点半,警方接获一名独居寡妇拉克连太太(Mrs. Locklan)的报案,对方宣称听见隔壁传出尖叫声,接着是莫名的重击声。事发地点是一间洗衣店,店主叫做伊萨多(Isidore),是一名独居的年轻男子。

      没过多久,亚伯巡官立刻同另一名伙伴赶到伊斯特街(East Street)10号,目的地是一栋陈旧的住宅。外头还挂着“艾曼纽洗衣店”(Avenue Laundry)的招牌。穿过敞开的店面大门后,亚伯巡官没有在一楼找到伊萨多,却发现位于一楼后方的一个小房间从内锁上了。

      门十分坚固,不容易破门而入,于是亚伯巡官绕到屋子的另一边,打算从窗户进去。

      可惜的是,他发现窗户也从里面闩上了,而他从窗户看见了里面的景象。

      里头是一间工作室,一名男子倒卧在房间正中央,离房门约三米远,胸前鲜血淋漓,左手腕也沾满了血,不用看第二眼就可以知道对方已经死了。

      亚伯巡官也清楚地看到,正对窗户的房门上,门闩闩得死紧。

      房间内靠墙放着一张工作桌,上面铺满了衣物,一个熨斗放在一旁的瓦斯炉上,冒着蒸气。

      就在苦恼之际,亚伯巡官发现门上有一扇气窗,而气窗是打开的。

      他们从附近的邻居中找了一名小男孩杰克,再把他带回现场。他们合力把杰克推上气窗,再给他一条绳子,让他可以顺利进到房内。由于气窗很小,只有体型十分之小的小孩才能通过。

      杰克进入房间后,把门闩解开,警方才得以进入。

      爱德华从回想中回神,他看着亚伯,问道:“你有什么新的想法吗?”

      亚伯巡官摇摇他的瘦脸,“没有。”

      “那我们再把所有可能性讨论一遍吧!首先,这不是自杀案,因为现场找不到凶器。”

      “是的,这点毋庸置疑。”亚伯点点头。

      爱德华捻了捻他的络腮胡,“如果是谋杀的话,那我们会遇到一个问题:凶手是如何逃出这个房间的?请注意:房间的门窗全部自内反锁。”

      亚伯搔搔头,“老天,这不就是推理小说中标准的‘密室杀人’吗?没想到真的被我们给遇到了!”

      爱德华哼了哼鼻子,“我不是很信任这些作家写的东西,真实案件跟小说可是两码子事!不过话说回来,这些作品可否给我们什么破案启示?”

      “爱德华,你问我就不对了,我很少看推理小说啊,整天查案就够烦了,为什么还要在小说中阅读犯罪案件呢?我比较喜欢奇幻小说,像最近出版的一本──”

      “那些去跟你女儿讨论就好,”爱德华挥挥右手,“你难道不知道我老婆最爱看奇幻小说吗?我每天下班回家还要听她讲什么魔法啦,精灵啦,耳朵都快长茧了,真搞不懂为什么这些逃避现实的小说这么受欢迎。”

      “因为现实就跟我们手头上这件案子一样,让人想逃避啊。”亚伯喃喃道。

      “这件案子似乎只有两种可能性,”清了清喉咙后,爱德华说道,“第一种可能,凶手杀人后带着凶器从气窗逃逸。”

      “这在之前的调查会议已经被推翻了,除非凶手体型像侏儒,否则不可能通过狭小的气窗啊!”

      “没错,而且还有其他疑点。比如说,凶手根本没必要从气窗逃逸啊!他大可直接拉开门闩,从房门走出去就好,何必要大费周章?就算他能化身为小矮人从气窗逃出去好了,我们在房内也没有找到任何可以垫脚的物品,那个气窗对成年人来说太高了,更何况是小矮人。”爱德华在椅子上微微挪动了他那硕大身躯。

      “重点是凶手不可能是小矮人啊。”亚伯巡官回应道,“不过,气窗上其中一侧的铰链有些损毁,在会议上有同仁认为那可能是凶手爬出去时造成的。”

      “应该检查过那个地方了吧?似乎是无法判定毁伤的时间点?”

      “没错,从现有迹证无法判断是否是新近造成的。”亚伯巡官摇摇头。

      “那这样没有任何帮助嘛!”

      “很遗憾,变成断头线索。”

      “好吧,那来看第二种可能性。”爱德华叹口气后,继续说,“凶手持枪从气窗外射杀了房内的伊萨多。”

      “换句话说,伊萨多可能被凶手追杀,逃进房内将门闩上,然后凶手在外找了垫脚台,够上气窗,远距离开枪朝内射击。”

      “没错,这个理论颇有说服力。”

      “这也说不通,死者身上的三个伤口都有烧焦与火药痕迹,表示是近距离开枪射击。子弹是点三八口径。”亚伯巡官补充说道,“法医认为,死者左手的伤应该是在跟凶手争夺武器时被射的,然后凶手立刻又补开了两枪。”

      “还是说,死者在其他地方中枪,逃跑进房间内,再反锁门窗,然后才断气?”

      “也不对,死者心脏中枪立即死亡,不可能在中枪后还做那么多事,这是法医相当肯定的。这些我们都在会议中检讨过了。”

      “现场没有找到弹壳,对吧?”

      “没错,子弹应该来自左轮手枪,不像自动手枪会将弹壳弹出。”

      “也没有找到子弹,这真的很奇怪。”

      “射在胸部的两发子弹都卡在身体内,穿过左手腕的那发子弹我们却找不到。”

      爱德华一脸愁苦,摊摊手,“这样就没有办法从子弹还有弹壳的位置来寻找蛛丝马迹了。子弹竟然会失踪?整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回到密室来,”亚伯打起精神,“凶手有没有可能从外面玩弄什么把戏呢?比如说从门外用绳索或其他机关闩上内侧的门闩。”

      “这种可能性也被排除了,”爱德华回答,“那个门闩很难移动,不靠手指的力量的话不可能办到。况且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如果凶手要靠密室来制造自杀的假象,他应该把枪留在现场。”

      “还有另一个解答版本,”亚伯说,“死者是自杀,但设计了某种机关,让手枪在开枪后从气窗弹射出去。”

      “老实说,你相信这个理论吗?”爱德华一脸严肃地问。

      “这实在很难想象啊,现场根本找不到任何机关的痕迹。重点是,我们几乎把整间屋子都拆了,就是找不到枪。况且从气窗弹射出去,也只会掉在走廊吧?”

      “这个荒谬的理论我半分都不信,完全不合理。”

      亚伯沉默半晌后,说:“动机方面也说不通啊,死者口袋里的钱都没被抢,收银机里的钱也都还在。”

      “明显不是抢劫杀人。死者有跟人结怨吗?”

      “似乎没有,找不出谁有理由要杀他。”

      “所以这是一桩没有动机的杀人案?”

      “看起来是如此。”

      “这一定是件受到诅咒的案子!”爱德华咒骂道。

      “……看起来是如此。”亚伯又重复了一遍。

      稳住情绪后,爱德华又捻了捻胡子,然后拿起笔记本,“我们最好从头来复习一下死者的基本资料……伊萨多,三十岁,是个安静的小伙子,住在半月街的公寓,在伊斯特街的艾曼纽洗衣店工作。伊斯特街治安非常不好,常有抢劫案件,因此死者于天黑后都会将门窗上锁,以策安全。从案发现场使用中的熨斗看来,他遇袭时正在工作。此外,案发前不久有人目击有两名穿着高雅的女士出现在洗衣店门口,但无法确定是否与谋杀案有关。据说伊萨多在晚上时,只会让熟客进入店里。”

      “我赶过去时,店面大门是敞开的。”

      爱德华回答:“那是凶手唯一的逃逸路径。”

      “我记得伊萨多在半月街的房东说过,伊萨多从来不与女人交游。”

      “那个房东叫麦克斯(Max)对吧?”

      “是的,”亚伯回答,“也是个三十几岁的年轻人。”

      “那两名女人的查证有结果吗?她们有来领衣服吗?”

      案发后,警方将死者工作室内未处理的衣服开放认领,只有少部分没有被领走。

      “查不到是谁。”

      爱德华拉了拉胡子,“或许只是不想惹上麻烦的客人,这案子不像是女人干的。”

      “这实在不确定。至少没人承认她们是那两名女人。”亚伯叹了长长的一口气,“这案子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谋杀,没有动机,然后死者又死在密室中。”

      “我知道,”爱德华恼怒地咆哮,“这该死的案件!我们到底该怎么办?若不破了这个案子,对于我升迁总督察的事可是颇为不利啊!”

      亚伯沉吟半晌,然后开口道:“我有个办法。”

      爱德华双眼顿时亮了起来,倾身向前,“你说什么?”

      “我觉得这件案子单靠我们警方是破不了案的,我们得仰赖外在的力量。”

      “什么外在的力量?”探长一脸疑惑。

      “呃,爱德华,你应该也知道,存在一些破案高手,但他们不是检调单位的人。”

      爱德华双眼差点瞪出眼眶,“你是说那些业余侦探吗?”

      “呃,他们很多人也干过警察啊!而且,不少人不会邀功,也很低调,请他们来破案,功劳仍归你的,只要不让媒体知道就好了。”

      爱德华考虑了一阵,整张脸陷入纠结。就在亚伯以为对方要拒绝这个想法时,探长叹了口气。

      “我看也别无他法了,你说说看有哪些人选。”

      亚伯点点头。“我有三个人选,这些人你一定也都听过,因为他们太有名了。”

      “说来听听。”

      “第一位,马修·斯卡德。”

      “斯卡德?”爱德华挑了挑眉毛,“因为过失而辞职的那个警察吗?他后来不是变成个酒鬼了?”

      “是啊,可是他的查案功力不容小觑呢。他后来常接受私人委托,破案风评不错,缺点是查案速度慢了点。一些棘手的案件都是他解决的呢,譬如《八百万种死法》、《酒店关门之后》。”

      “唔,可以考虑,下一个呢?”

      “下一个是赫尔克里·波洛。”

      “那个比利时侦探?”

      “没错,他年轻时干过警察,退休后做私家侦探,破案功力无人能及,听说他光是坐在家里思考就可以破案呢!”

      爱德华点头,“我记得《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都是他侦破的吧?”

      “没错,那些可都是千古名案呢。”

      “了解了,这个也可以考虑,下一位呢?”

      “下一位嘛……”

      “别吊胃口,快说!”

      “下一位是埃勒里·奎因。”亚伯神秘兮兮地说。

      “埃勒里?纽约市警局理查德·奎因探长的儿子?”

      “没错,就是他,他也是个推理小说作家。”

      “我知道他很有两把刷子,《荷兰鞋之谜》、《九尾怪猫》都是靠他侦破的。我跟奎因探长见过一次面,好几年前我曾到纽约市警局访问过,不过没见到他儿子。”

      亚伯补充:“埃勒里·奎因的调查方法跟斯卡德、波洛不同,相当仰赖逻辑推理,解决了无数案件。”

      “他也可以考虑。”

      “那你决定用谁呢?”

      “斯卡德跟奎因人都在美国啊,他们会愿意过来吗?”

      “总得试试嘛!再说,靠你的人脉,挪用一点经费支付给他们,应该都是没问题的。”

      “苏格兰场没做过这种事啊……”

      “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了。”

      爱德华眉头皱得更深了,他再度陷入一阵长考。

      亚伯知道上司需要时间思考,便暂时沉默。他端起桌上已经凉掉的咖啡啜饮起来。

      良久之后,爱德华摸摸胡子,开口了。

      “好吧,我决定找……”

      给读者的挑战①

      《伊斯特街谋杀案》这个故事进行到这里,来到了中场休息的时间。我已经叙述了整个故事的大要、相关线索以及细节。在故事中的名侦探破案之前,你是否能早一步提出自己的破案解答呢?

      容我用埃勒里·奎因式的说法:“挑战读者的聪明才智,带给我的乐趣,笔墨难以形容。”

      请根据故事提供的线索作为基础,针对谜团给出合理的解释,你必须要能够合理解释以下关键问题:

      第一,凶手如何逃出密室?

      第二,凶手是谁?

      务必记住奎因的名言:“运气对于逻辑来说是不必要的。”

      如果你心中已经有了答案,请继续阅读下去,看看你的解答跟名侦探是否相同!

      林若平

      [2]

      幻灯片中断在“给读者的挑战”那页,林若平朗读的声音也随之中止。现场暂时陷入沉默。

      “各位同学,针对这件案子,你们有没有什么想法?”哲学家侦探微笑问道。

      台下有微微的骚动,大家开始交头接耳起来。

      “如果有想法,可以举手发表意见,我这里有小礼物送他。”

      小缨这才注意到,讲台的电脑桌上放了一叠书。

      林若平将那叠书一本本拿起来展示给听众,“这些是我的作品,包括《尼罗河魅影之谜》《雨夜庄谋杀案》,这里总共有十本,送完为止。”

      现场又出现此起彼落的交谈声,有些人露出惊喜的表情,但仍没有人举手。

      “我补充一下,”林若平说,“你们在推理过程中,可能会需要很多细节信息,但是这些信息故事中却没有提到,这是因为文献上并没有记载那么详细,我也只是依照文献中的记录将事件呈现出来。请大家尽量完全依照故事中的线索来思考,如果需要额外信息,就请在脑中自行补完,但最好不要这样。在这个前提之下,提出合理的解答就行了……有没有人要发言?”

      学生们面面相觑,还是没人举手。

      小缨看了看周遭的学生,他们似乎都还在一头雾水当中。也许对平常不看侦探小说的人来说,破解密室杀人案毕竟还是困难了些。小缨平时也很少看侦探小说,但并不排斥动脑的游戏。此时此刻她脑中有一些想法跟疑惑,但不知怎地,总觉得似乎还不是发表出来的时机。

      “没有吗?”林若平环顾四周,“如果没有的话,我们就继续读下去咯。我们来看看名侦探怎么破解这件密室杀人案。”

      小缨觉得林若平对于赠品书没有送出去,似乎毫不在意,看来等下还是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吧?

      林若平点了一下鼠标,幻灯片切换到下一张。

      伊斯特街谋杀案②

      名侦探们的理论

      “我决定找……”

      亚伯等待着上司的回答。

      “三个都找。”在一阵长长的沉默后,爱德华这么说道。

      “什,什么?”亚伯差点没从沙发上跌下。

      “你没听错,我也不需要再重复,”爱德华举着食指说,“把三个侦探都找过来。”

      “爱德华,你没搞错吧?一起找过来?”亚伯开始怀疑爱德华是不是想破案想疯了。

      “不,个别找过来。不要让他们知道我们同时雇用他们。”

      “为什么呢?”

      “我们让这三个侦探各自查案、破案,再看他们的解答是否一样,如果一样的话,那就没有问题了。”

      “何必这么麻烦?”亚伯问。

      “毕竟这是很重要的案子,必须慎重。”

      “那万一三个人给的答案不一样呢?”

      “如果是这样的话,到时再做考虑。不过,既然是名侦探,应该都能洞悉唯一的真相吧!总之,你快去安排。”

      “我知道了,我马上联络。”亚伯走向电话。

      结果三位侦探都接下了委托,过程算是相当顺利。波洛人就在英国,亚伯联络上他时,他正在布里斯托尔的乡间拜访友人。斯卡德对于要远渡重洋感到有些犹豫,经过亚伯跟爱德华轮流游说后,才决定接下这个任务。埃勒里则是在纽约市调查一桩杀警案件,但已接近尾声,所以毫不犹豫就一口答应。

      一个礼拜后,三位名侦探陆续抵达伦敦,爱德华依序个别接待他们、安排食宿,并做了案情简报。

      很快地,三名侦探各自展开调查。

      亚伯与爱德华充满信心地期待着。

      酒鬼侦探马修·斯卡德的破案报告

      经过一个礼拜的调查后,爱德华接获通知,三人都宣告破案了!

      “老天,终于破案了!”探长兴奋得全身发抖。

      “要叫谁先来做报告呢?”亚伯问。

      “都可以,那就斯卡德吧!”

      于是亚伯通知酒鬼侦探马修·斯卡德来警局做破案报告。

      块头不小的斯卡德蹒跚地走进探长办公室,一脸胡楂,头发凌乱,但他的衣着十分整齐,黑色西装散发出沉郁的氛围。

      “请坐。”爱德华点头致意,一边要亚伯准备好笔记本记录。

      “斯卡德先生,”爱德华说,“请问你的破案结论是?”

      “凶手是拉克连太太。”斯卡德一脸镇定地说道。

      “什么?”爱德华跟亚伯异口同声地惊呼。

      “这只是我的猜想,不过,这种案子凶手通常是跟死者熟识的人,不是吗?”

      “话是没错。”爱德华嘀咕。

      “拉克连太太是死者的邻居,她是寡妇,伊萨多也是孤家寡人一个,两个人都独居。”斯卡德说,“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我想不必再多说。”

      “可是……”

      “我会怀疑她是因为她是报案者。伊斯特街那一带治安很不好,伊萨多晚上工作时又会把门窗上锁,拉克连太太竟然会特别注意到打斗声是从洗衣店发出,这点令我感到相当疑惑。”

      “这倒是有道理……”爱德华不自觉地点了点头。

      “我去拜访过拉克连太太,她非常憔悴,憔悴到让人怀疑他们的关系不只是普通邻居。当我谈到伊萨多时,她的表情非常不自在。我从她的眼神可以看出愧疚还有悔恨。她一定做了什么错事。

      “也许她想结婚,也许她怀孕了,也许伊萨多想结束这段关系,不管怎样,他们发生争吵,她盛怒下杀了他,用的可能是她自己的枪。回到家里后,她无法承受自己的罪行,因此报了警,让尸体早点被发现。”

      “但是,”爱德华说道,“密室呢?拉克连太太是怎么离开密室的?”

      斯卡德摇摇头,“那是整件案子中最不重要的部分,有太多可能性了,你永远不能确定是哪一种。而且知道她是怎么离开的有什么意义呢?重点是她杀了他。”

      “那你至少也解释一下穿过死者手腕的那发子弹去了哪里吧?”

      “一定在工作室里,只是你们没找到。”

      “好吧,”爱德华摊摊手,“你说得有道理,但证据呢?我们怎么证明拉克连太太犯案了?”

      “我的建议是,你们直接去诘问她。”

      “啊?”

      斯卡德微笑道:“当一个人嚷着要你拿出证据时,你就知道凶手百分之百就是他了。”

      比利时神探赫尔克里·波洛的破案报告

      “只要动动你的灰色脑细胞,”赫尔克里·波洛如是说,“你就能跟我一样找出真相。”

      波洛的工整八字胡与漆亮方头皮鞋说明了他对于“对称性”的喜爱,他的名言是,“我常感到遗憾,为什么鸡蛋是圆的而不是方的。”这位小个子的侦探今天西装笔挺,他的蛋形头更暴露出对于对称性无法满足的遗憾。

      “那你的结论是什么?”爱德华问。

      斯卡德走后,亚伯立刻拨了电话要波洛过来,此刻三人围坐在爱德华的办公室内。

      波洛捻了捻他的胡子,“探长,关于这件案子,你跟你的属下都搞错方向了。不要忘记一个准则,看起来愈复杂的案子真相通常愈简单,就是因为太简单了,才需要搞得这么复杂。”

      “那就请你告诉我们吧,我真的想不出来。”爱德华有一种脑袋快烧掉的感觉。

      “死者是自杀身亡,”波洛说,“根本没有人谋杀他。”

      “什么?”爱德华跟亚伯再度惊呼。

      “如果朝这个方向想,整个案件单纯得令人觉得可笑。为什么案发现场会是一个密室?因为那是死者自己锁上的,他不想被人打扰,他打算用手枪自杀。”

      “可是,”爱德华一脸不可置信,“现场没有手枪啊!”

      “手枪掉在尸体旁,亚伯巡官从窗户望进去时,手枪可能刚好被尸体挡住了,所以没看到。后来你们进入现场,会没有找到手枪,是因为被人拿走了。”

      “被人拿走?这不可能啊!”这次换亚伯反驳了。

      “当然有可能,只有一个人有这样的机会。就是进现场帮你们打开门的男孩──杰克!”

      “什么……”亚伯恍然大悟,“你的意思是……”

      “杰克进入现场后,”波洛继续说,“看到掉在尸体旁的手枪,便顺手捡了起来,放入口袋。对他这个年纪的男孩来说,想拥有一把自己的枪是很正常的,而且他也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接着他才打开门,让警方进入。”

      “老天,这的确完美解释了密室问题,”爱德华沉吟,“但如果是这样的话,一开始拉克连太太听到的打斗声是怎么回事?”

      “那也许只是附近的喧闹声吧!伊斯特街的治安很差,可能同一时间有其他事件在附近发生。”

      “等等……”亚伯突然想到什么似的问,“但死者自杀为何开了三枪?”

      波洛从容地回答:“这并非是什么难题,伊萨多直到面临死亡的一刻才感到害怕,他不知何故──也许是出于不小心──先射了一枪在手上,然后又因恐惧而没有瞄准,第二枪偏移在右胸,然后因过度痛苦才准确将第三枪射在心脏上。”

      “那消失的子弹呢?”

      “你们又再一次被简单的问题给难倒了。子弹只不过飞进了成堆的衣服里,然后你们开放认领衣服后,被不知情的顾客带走了。”

      爱德华说:“好吧,但有什么证据可以支持你的整套理论?”

      “我去杰克家拜访过,客厅柜子中藏着一把点三八口径的手枪──警方说过子弹来自点三八口径。”

      “原来是这样,我们会立刻取得那把枪来做弹道比对。”爱德华说。

      “赫尔克里·波洛是不会出错的。”赫尔克里·波洛微笑,“不过你坚持要查证的话当然也无妨,但恐怕只是多此一举,亲爱的探长。”

      推理作家神探埃勒里·奎因的破案报告

      埃勒里愉快地跟爱德华握手,他的银色眼睛闪闪发亮。

      “理查德最近还可以吧?”爱德华问,“八十七街那个变态杀手可不好惹啊。”

      “还可以,事情都解决了,”埃勒里说,“我猜,今天是来报告破案理论的?”

      “猜对了,你觉得怎么样呢?”

      “我当然有答案,”埃勒里说,“只要根据逻辑,没有解不开的谜。”

      “快告诉我们吧!”爱德华催促道。

      三人落座后,埃勒里在沙发中调整了坐姿,两手交握在腹部前,以轻松的语气说:“关于这件案子的性质,只有两种可能性:自杀或他杀。如果我们排除了其中一种,就必须肯定另一种。那么,有可能是自杀吗?不可能,凶枪不在现场就是最好的证明。况且,没有人自杀会对自己开上三枪的。既然排除自杀,那一定就是他杀了。”埃勒里双手抱胸,说道,“来检视几个确定的前提:a.凶手是近距离射杀被害者──这点没问题,主要是从火药跟烧伤痕迹来判断;b.工作室是第一现场──这是由于死者是立即死亡;c.排除从门外操控门闩的可能性──这点经过鉴识人员确认……由以上前提我们可以推出一个结论:凶手是在门上闩的状态下离开房间的。”

      “这怎么可能?”爱德华跟亚伯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惊呼了。

      “如果凶手是在门上闩的状态下离开房间,那他只可能从一个地方离开,就是气窗。”

      “可是……”

      “如果他从气窗离开,那他一定拥有侏儒般的体型,要么就是侏儒般的成年人,要么就是小孩。”

      “但是,”爱德华反驳,“就算他从气窗离开,也没有垫脚台啊!”

      “当然是靠绳子,当初警方是怎么送杰克进房间的呢?你们把他抬到气窗上,然后给他一条绳子,一端由你们固定住,然后他再从另一端滑下去。凶手如法炮制就可以了。

      “具体做法如下:凶手先枪杀了伊萨多──拉克连太太听到的重击声应该就是枪声,这很容易搞错的──然后走到门外,将绳子一端缠在门把上,另一端通过气窗抛进房内—气窗应该原本就是打开的。接着他将门关上,上了门闩。然后他借着绳子攀上气窗,再把绳子拉上来,甩到门外。最后,他跳下气窗,解开门把上的绳索,再离开现场。”

      “何必这么麻烦?”亚伯皱着眉头,“凶手大可直接从门走出去啊!”

      “心理状态不在逻辑处理的范围内,既然推理告诉我们凶手是从气窗出去,那他一定用了类似绳索的方法离开。”

      “让埃勒里说下去,”爱德华向亚伯挥挥手,要他闭嘴,“那么,你怎么解释消失的子弹?”

      “这个问题倒没那么要紧,要么就是留在房间某处没被你们找到,要么就是飞进桌上的衣服内,后来被顾客领走了。只能是这样了,不是吗?”

      “好吧,那凶手到底是谁?”

      “我认为是杰克。”

      “杰克?”

      “没错,这显然是一件预谋杀人案,所以凶手很可能是熟人。在这件案子的关系人中,没有任何侏儒体型的大人,因此凶手一定是小孩,那就只有邻居杰克符合了。”

      “证据呢?”爱德华问。

      埃勒里说:“我先假定杰克就是凶手,再来找支持这个结论的证据。不出我所料,证据还不少。”

      “什么证据?”

      “第一,他疑似拥有凶枪。我去拜访过他家,在客厅橱柜中发现一把点三八口径的手枪,虽然还没经过弹道比对,但里面少了一颗子弹,死者身上的子弹的确来自点三八口径的手枪。

      “第二,根据前述推理,凶手离开房间时从气窗跳下,既然凶手是小孩子,这个高度并不算低,跳下来虽不至于骨折,但很有可能会扭伤。而我拜访杰克家时,发现他的脚的确扭伤了。

      “第三,在这个案子里,如果凶手是小孩子,那他显然是异常的孩子,因异常心理而犯案。因为没有任何正常小孩能这么冷血、有计划地施行一桩犯罪。”

      “那你有找到他是异常者的迹象吗?”爱德华问。

      “有的,经过调查与访谈后,我发现他符合精神病学中反社会者的三种行为特征:纵火、虐杀动物、过了尿床年纪还会尿床。也许正是他的心理异常,所以才会选择将房间设计成密室,从气窗逃逸吧!这或许满足了他对完全犯罪的心理需求。”

      爱德华沉默了一阵,然后说:“埃勒里,不得不承认你说得很有道理。那后续的查证就交给我们了,非常感谢你。”

      “我的荣幸。”埃勒里再次和爱德华以及亚伯握手,“祝你们破案顺利。”

      说完,他便离开了警局办公室。

      埃勒里走后,办公室内陷入一片沉默。

      亚伯开口了,他的声音很焦躁,“爱德华,该怎么办?三位名侦探的答案都不一样啊!到底谁才是对的?”

      “老天,我不知道,”爱德华咕哝,“我看这件案子根本就是外星人干的!”

      “你是认真的吗?爱德华。”

      “当然不是,毕竟我们不可能逮捕外星人啊。”

      “哎呀……”

      “总之,先去检验这些理论是否正确。马上去取得杰克家的枪支进行弹道比对,并详细调查拉克连太太。”

      “我知道了!”

      调查结果很快出来了。

      经过弹道比对后,杰克家的那把枪并不是发射子弹的枪,换句话说,波洛跟奎因的解答都错了。

      另外,拉克连太太涉案的可能性也被排除,警方查出证人以及相关证据证明,案发时间她不可能前往伊萨多家杀人。更重要的是,她根本没有持枪执照。易言之,斯卡德也错了。

      警方再度彻查洗衣店,几乎把整间建筑物拆了,仍没有找到失踪的子弹。领走衣服的顾客们没有人宣称衣服内有子弹,当然这不能代表什么,也许有人懒得说,或者是子弹中途掉了而被没发现。

      陆续收到调查结果后,亚伯与爱德华一筹莫展地坐在办公室中。

      “连名侦探的解答都不对啊,我看我们该放弃了。”亚伯说。

      一阵长考之后,爱德华将两手绝望地往半空中一抛,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那么,到底真相是什么?”

      给读者的挑战②

      《伊斯特街谋杀案》这个故事进行到这里,再次中断,让读者喘口气,喝杯水。

      我在这里向读者进行第二次的挑战。如果你的解答跟三位名侦探是一样的,那么很抱歉,你并没有解开这件命案的真相。

      如果你的解答跟他们不一样,那请继续阅读下去,看看你是否正确解开了谜团。答错的人也可再次挑战。

      我希望读者们能够完整地回答底下至少两个问题:

      一、凶手是谁?

      二、密室如何构成?

      三、行凶动机是什么?

      理论的完整度必须跟三位名侦探相当才行。否则就只是猜测了。

      在故事继续进行之前,我们会先进入另一段中场休息,以便让读者继续思考案件的真相。

      在解答篇之前,就请读者们继续伤脑筋吧!

      容我套一句埃勒里·奎因在《希腊棺材之谜》中的挑战书说过的话——

      “立正!别头痛!”

      林若平

      [3]

      幻灯片再度中断于“给读者的挑战”,林若平的视线也从电脑上回到听众身上。

      “各位同学,现在我们下课十分钟,请同学们利用这段时间思考一下,下堂课我会再请你们发表自己的解答。至于上礼拜要缴交的作业,请于下课时间交给助教。”

      说完,林若平走下了讲台。

      现场有松了一口气的感觉。

      小缨盯视着远方讲台上的投影幕,那封挑战书正挑衅地回望着她。虽然很有趣,但问题却是有点困难啊。

      她转头望见林若平从边缘的走道缓缓上了阶梯,走到教室的后方,然后从那里的门出了教室。

      许多学生涌到教室前方,将手上的作业交给了助教。

      小缨从肩包中取出作业,也下了阶梯走到教室前方。沿途,她听到许多人在谈论刚刚的故事。

      “你想出来了吗?”

      “没有哎,你呢?”

      “想不太出来,不过我很想要签名书。”

      然后就是一些七嘴八舌的讨论。

      交了作业后,小缨默默地走回座位。

      这到底是一堂什么样的课啊,她心想。从来没有上过这么有意思的课呢,老师竟然在课堂上挑战学生解开一桩现实生活中的密室杀人案。

      小缨今年已经大四,读的是历史系,从大一的课上到现在,不得不承认,大多数老师的课比安眠药的功效还强。但是林若平的课却让人愈上愈清醒。

      小缨不常看推理小说,但一两年前曾经有个同学借她一本埃勒里·奎因的短篇小说集,里面有一个短篇叫做《非洲旅客》,故事叙述奎因回到哈佛大学开设“应用犯罪学”的课,直接将修课学生带到犯罪现场调查,然后要学生说出自己的破案解答,在下一堂课做报告。结果,三名学生都提出了很优秀的解答,但答案却都不对。最后,奎因才提出自己的解答──也就是问题的正解。

      某个意义而言,林若平也做了同样的事。

      小缨不禁回想起刚刚“伊斯特街谋杀案”的内容,期望自己也能想出一个答案。她绞尽脑汁,却都是一些残缺不全的理论。

      很快地,十分钟过去了,林若平又回到教室。学生们也陆续回座。

      哲学家侦探重新站在讲台上,手持麦克风。

      “好,让我们回到《伊斯特街谋杀案》的故事之中,在进入故事的解谜篇之前,我想先请读者说出自己的解答,只要有发言者就可获赠书一本。请各位同学踊跃举手发言。”说完,他眼神带着期望地环顾四周。

      小缨看见教室左边角落有人举起了手。是一名体型圆滚滚的男学生。

      “我认为,”男学生站起身来,用力道雄浑的音量说道,“死者是自杀,他在房内设置好某种机关,让枪自动从气窗弹出去。”

      林若平点点头,“很好,这种自动弹射机关在推理小说中很常见呢,像是柯南·道尔或范·达因的作品中都曾使用过,主要都是为了将自杀伪装成他杀。不过,警方并没有在屋子里找到枪支哦,而且如果你能详述这个机关是什么样的机关,那解答会更完整呢……请来前面拿赠书。”

      书送出一本了。下一位发言的人是名长头发的女孩子。

      “案发现场可能有秘密通道,”她说,“凶手从通道逃出去了。”

      林若平再度赞许地点头:“这是个很好的想法,推理小说中常常会涉及到建筑物的一些机关,比如说日本有一名作家叫做绫辻行人,他的作品中就常常用到建筑物的密道。不过,在伊斯特街谋杀案中,警方搜查过现场,并没有这样的密道存在哟。”

      只要有发言就有赠品,所以女学生仍然笑眯眯地拿到了一本赠书。

      “还有人有答案吗?”林若平一脸微笑地问着听众。

      小缨内心中有几个理论,不过都不完整,虽然有点想要签名书,但她实在不敢贸然说出。

      这时又有人举手了,竟然是这堂课的助教,一名哲学所的男性研究生。

      “我猜伊萨多跟拉克连太太之间有私情,杰克是他们的小孩,拉克连太太利用杰克来杀人。”

      “所以你的理论是把奎因跟斯卡德结合在一起了?”林若平问。

      “是的。”

      “不过刚刚在故事中,警方后来已经证明杰克并非凶手了。”

      “啊……”显然助教忘了这件事。

      林若平露出微笑,“不过你的想法很好,你替犯罪动机做了比较好的说明,而且将两个旧理论结合成新的理论,是一条常被忽略的思考方向。”

      就这样,第三本赠书也送出了。

      之后,又有三四个人举手发言,不过仍没有人提出较具创意、较完整的解答。

      五分钟过后,现场已经没有人再举手。

      “好,我看也差不多了,”林若平重新走到电脑前,“大家应该也很想知道案件的真相吧,那么,让我们继续读下去。”

      林若平切换了下一张幻灯片,继续依照着上面的文字朗读起来。

      斯特街谋杀案③

      真相背后的真相

      埃勒里并没有立刻离开伦敦,他待在爱德华探长替他准备的豪华酒店房间中,奋笔疾书地用打字机写着下一本小说,同时也等待着后续的查证结果。这时电话突然响起,饭店接线生告知他是爱德华探长打来的。没多久,探长有气无力的声音传来,报告了后续查证的消息。

      当他知道弹道比对的结果后,犹如晴天霹雳。这令他心情十分沮丧,就如同经历了范霍恩的《十日惊奇》那件案子一般(在此案中埃勒里因为推理错误而受到重大挫折)。

      挂断电话后,他看着窗外许久,然后开始思考。

      外面的天空逐渐暗下,盈月、繁星露出脸来。

      他注视着夜幕。

      良久之后,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埃勒里离开窗边,走到电话前,拨了通电话给爱德华探长。

      “探长先生,”推理作家说,“下班后如果有空过来我这边一下,有事谈谈……对,在饭店这里。”

      爱德华探长似乎兴趣缺缺,不过还是答应了。

      “好吧,我会过去。”

      接着,就是等待。

      身躯壮硕的探长坐在埃勒里对面,一脸疲倦。

      从这个房间的窗户可以俯瞰一大片中庭花园,不过现在已经接近午夜,外头景物显得晦涩不清。

      “你要谈什么?”探长问。

      “谈谈伊斯特街谋杀案。”埃勒里回答。他替探长倒了一杯咖啡。

      “还有什么好谈的吗?难道你又有新的理论?”

      “很抱歉上次我搞错了,但现在我知道答案了。”

      爱德华一脸了无兴致的样子,他似乎对埃勒里失去信心了,“真的吗?我可不想再做一次弹道检验。”

      “这次我很肯定了,我知道凶手是谁。”

      探长打了个呵欠,“哦,是谁呢?”

      埃勒里不疾不徐地说:“凶手就是你,亲爱的探长。”

      空气陷入死寂。有好一阵子,两人只是大眼瞪小眼。

      爱德华爆出一阵笑声,他的胡子上下晃动着,“埃勒里,你没搞错吧?你是在开玩笑吗?”

      埃勒里没有立刻回答,半晌后他才说:“探长,案发当时你有不在场证明吗?”

      “我……”

      “你似乎是没有吧?你也是接到通报才从家里赶过去。”

      “可是──”

      “理论上你是可能行凶的。”

      “天啊,埃勒里,你疯了不成?”探长的脸几乎要扭曲了。

      “不,我的问题就是,我太清醒了。”

      “奎因,你到底怎么了?我真的不是凶手啊!”探长嚷着。

      埃勒里突然大笑了起来。

      “真是抱歉,我的确是在开玩笑的。”

      “喂,我真的搞不清楚了……”爱德华用力扯着他的络腮胡。

      “探长,我只是想告诉你,没有证据可以证明你是凶手,但也没有证据可以证明你不是凶手。”

      “你到底想说什么?”

      “我想说,这样的想法其实适用于全伦敦市的人,任何人都有可能是凶手,只是几率高低而已。”

      “……我不懂啊。”

      “我想说的是,我可以提出一千个理论,一千个凶手,而这一千套推理都是合理的,但也都可以被反驳。”

      “所以呢?”爱德华喃喃说。

      “探长,你是不是觉得这个案件一定有一个真相,只是没有被我们发现?”

      “难道不是吗?有人被杀了,就算没有人解出真相,这个谜团一定还是有个正确解答啊!”

      埃勒里说:“如果用这个思维想下去,你就会掉进我刚刚说的那个死胡同里,永远爬不出来了。”

      “不然呢?”

      “有没有可能,根本没有真相呢?”

      “什么?没有真相?埃勒里,你说点能听懂的好吗?”

      “我这样打个比方好了,也许,这整个伊斯特街的事件只是某一种想象的产物,我的意思是,这只是一个故事。故事里面的一切都是杜撰出来的,包括你跟我。既然是杜撰出来的,那么这件谋杀案也就不一定要有真相。因为杜撰这个故事的‘人’,心中可能根本没有设计好答案。”

      “老天,你愈讲愈玄了。”

      “也许这个杜撰者,在我现在讲话的时候,还继续在杜撰这个故事,一边想着埃勒里下一句该讲什么?

      “也许,这个杜撰者正把这个故事展示给其他人观看,而这些观看者都在嘲笑我们呢。”

      埃勒里抬头望向窗外的天际,夜幕中的星月显得格外明亮。“嘲笑我们为了一个根本没有答案的问题绞尽脑汁,嘲笑人类妄想利用理性来理解世界──这样的无知与愚蠢啊。”

      故事显然结束了,幻灯片停留在埃勒里最后所说的话。

      台下一片鸦雀无声。

      小缨心中溢满奇妙的情绪,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解读这些情绪。

      故事的结尾,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她感到自己似懂非懂。

      为什么会没有真相?利用理性来了解世界,为什么有可能是错的?

      就在她陷入满满的思绪之际,林若平开口了。

      “如果你们没有办法完全‘参透’这个故事的意涵,请回去再多想想。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在这里不再多说。请各位要记得下礼拜是期中考,考试的方式是请各位同学上台做十分钟的口头报告,然后每个人都要做幻灯片。报告的内容不拘,只要是跟‘逻辑与推理’相关即可,你们也可以再针对今天的故事提出破案理论……详细的指示请上电子教学平台观看,我会把细节上传。那么,今天就到这里,下课。”

      林若平下了讲台后,众人开始收拾随身物品,然后一一离开了教室。

      小缨原本想上前去询问林若平一些问题,却又有点犹豫,也许是因为不熟识的陌生感阻却了她吧。等她再回神来搜寻林若平的身影时,对方已经不在教室内了。

      周末的夜晚,小缨在图书馆中查阅着资料。下周是期中考周,因此虽然适逢放假日,几乎所有学生都埋首书堆。小缨今天也是从早上就窝在图书馆。为了准备下礼拜逻辑课的报告,她已经花了一整个下午的时间在阅读参考文献。

      现在在她的阅览桌上摆满了许多关于文学、哲学与犯罪的书籍,包括《文学理论导论》《后设小说简介》《形上学》《道德经》《逻辑学》《英国着名悬案》《密室杀人大全》。

      翻阅着这些繁琐的资料,她还是找不到报告的方向。

      她原本想针对“伊斯特街谋杀案”提出自己的破案理论,但是又想不出好的解答;后来打算分析林若平的说故事手法,才会借了文学理论的书来读。她甚至也打算分析故事中的哲学意涵,因此参考了哲学书籍。

      伸了个懒腰,小缨打起精神,顺手拿起《密室杀人大全》翻阅,当她翻到其中某一页时,突然感到全身有一阵电流通过!

      这,这是怎么回事?她不敢置信地详细阅读着那页的内容。

      稳住情绪,在脑中整理一遍细节。破碎的拼图逐渐衔接在一起……

      终于,她破解伊斯特街谋杀案了。

      [4]

      礼拜四又来临了,十点五分左右,小缨再度进入155阶梯教室。

      后面的座位挤满了人,她只好挑了前面算来第三排的空位。

      助教已经在台上准备上课用的器材,投影幕降下,Windows的桌面出现在上面。

      等待上课期间,小缨仔细地在心中演练今天的报告内容。

      虽然今天是期中考,但没有纸笔考试的缘故,同学们都还是一副悠闲样,甚至还有人拿着早餐边吃边谈笑。

      十点十分,林若平进入教室。他今日穿着白色衬衫加深色西裤,仍然是平日斯文的模样。

      “各位同学,”林若平站上了讲台,“今天要抽十位同学上台报告,请被抽到的人准备好你的幻灯片。抽点之前,我想先开放自愿的名额,有没有人自愿的?”

      小缨立刻举起了手。

      “很好,请你上台来。”

      小缨右手握紧了U盘,然后离开座位,走到讲台前。林若平下了讲台,微笑着递给了她麦克风。

      “你是什么科系的?”林若平问。

      “历史。”

      “嗯,好,请上台吧。”林若平在第一排座位坐了下来,抬起头来看着她。

      小缨上了讲台,将U盘插进电脑的USB插槽,打开PPT文件,投影幕上同步出现了画面。接着,她拿起麦克风,开始说话。

      “如同大家所看到的,我今天要报告的题目是──‘伊斯特街谋杀案解密’。”

      此题一出,台下微微骚动。林若平饶有兴趣地望着她。

      她一边点着鼠标一边说:“大家应该都还记得故事的内容,我在这里就不重复了……在故事的结尾,埃勒里质疑理性的思考方式,例如‘每一件事的发生都一定有一个原因’,这种想法,就是一种理性思考方式。哲学家莱布尼兹(Leibniz)提出的‘充足理由律’(Principle of Sufficient Reason),意思就是说,对于世界上任何给定的某一事态,必有一充分理由能作为该事态发生的原因。例如给定事态A,则必有一事态B可以解释A的发生。对比到推理小说中,便成了‘给定一谜团,必有一真相’。在伊斯特街的故事中,埃勒里质疑这种思考方式。他认为,如果他们所在的世界只是一场幻梦、一场虚无,那么在这个虚幻世界中用理性来谈论因果关系,便是愚蠢、无意义的一件事。”小缨停顿下来,润了润喉。

      底下的听众们屏气凝神,鸦雀无声。林若平翘着二郎腿,右手抚着下巴,眼神发亮。

      小缨避开林若平的眼神,赶紧继续说:“埃勒里在故事中提及自己被读者阅读、被观众观看,其实已经是让故事跳跃到后设小说(Meta-fiction)的层次了,作者借由这种结构来加强了故事的形上学意涵。笛卡儿的‘恶魔论证’(The Evil Genius Argument)曾经设想了一个聪明的恶魔,制造出各种幻象来欺骗他,笛卡儿想象自己所感知的世界全部都是恶魔设计出来的,包括自己的身体,因此所有的事物都不是确定存在的。如果伊斯特街谋杀案是发生在这样的世界里,那么这件命案当然没有真相,因为一切都是幻觉。

      “人类所能掌握的、知道的事物太少,却自以为是万物之灵。What can I know?─我能知道什么?这是康德提出的哲学问题。他便是看出了这点,才指出人类理性的限度。世界的本质、结构,很有可能是超出人类理解范围的。

      “总结来说,在故事结尾埃勒里便是以这种思维来告知探长,人类不应该妄想了解宇宙间所有的事。老子说过,‘道可道,非常道’,其实也暗示了宇宙真理是人类无法言说、理解的。因此我认为林若平老师借由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不要以为理性的逻辑就一定可以说明一切,永远要保留一个可能性——我们有可能永远无法理解世界。”小缨再度停顿下来,她这才感到自己有多么紧张。

      一阵沉寂。

      然后,台下响起如雷的掌声!

      小缨看着台下,注意到林若平也在鼓掌。她的心脏怦怦直跳。

      接着,哲学家站了起来。

      “同学,请问一下你的名字?”

      “我叫沈玫缨。大家都叫我小缨。”

      “很好,小缨,你的哲学基础不错,有修过哲学系的课吗?”

      “没有,不过我偶尔会看一些哲学的书。”

      “我鼓励你来修哲学系的课。”

      林若平手上不晓得什么时候多出一支麦克风,他转身面对听众,说道:“同学们,这位沈同学的报告相当优秀。她简单、清楚地说明了《伊斯特街谋杀案》这篇故事所想要传达的意旨,完全切中我内心所想,我认为她有很好的文学理解力,以及哲学思辨力。如果各位对于她的报告有兴趣,我会建议你们多来修习哲学系的课……那么,再次谢谢沈同学,表现得非常好。我们请下一位自愿者上台。”

      “呃,抱歉,”小缨说,“我的报告还没结束。”

      林若平有些吃惊地回过身来。

      “可以再给我几分钟吗?我的报告现在才要开始。”小缨注意到台下又微微骚动起来。

      林若平恢复冷静的面孔,“难怪我觉得奇怪,你的题目是‘伊斯特街谋杀案解密’,跟你方才说的内容不太切题,那么你接下来要报告的想必是针对伊斯特街谋杀案咯?”

      “没错,”小缨的视线转向台下的听众,“林若平老师上次说的故事的确蕴含了我刚刚所报告的哲学思想,不过这些弦外之音其实正是老师所埋下的线索,一个可以用来破解伊斯特街谋杀案的线索!”

      “请你继续报告。”林若平微笑说道,他退回自己的座位,然后坐下。

      小缨做了个深呼吸,“在先前的逻辑课堂上,若平老师教过我们很多批判性思考的技术,在面对一个问题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是只有‘提供一个最佳解释’,还有另一种回答问题的方式,即证明‘问题本身是错误的’!这意味着,问题本身已经预设了某个,或某一组错误的前提,使得这个问题变成‘不该问的问题’。

      “在伊斯特街谋杀案当中,读者们便是陷入了‘寻找一个最佳解答’的迷宫中而进入了死胡同,却从来没有想过,这件谋杀案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问题。”

      “你说这件谋杀案是一个错误的问题,是什么意思呢?请你再解释一下。”林若平在台下问道。

      小缨握紧了麦克风,“这周末我一直在准备今天的报告,原本我打算针对伊斯特街谋杀案提出我自己的破案解答,因此去图书馆找了很多资料。我找了世界悬案的书,也找了密室杀人的书,希望能够查到关于此案更多的细节。没想到却发现了一件令我吃惊的事!

      “根据纽约时报在1929年3月10日以及11日的报道,当时美国纽约市发生了一件跟伊斯特街谋杀案一模一样的案件!经过我的仔细查询,反倒是伊斯特街谋杀案根本未曾出现在英国犯罪史中!我仔细对照这两桩案件的细节后,只能做出一个结论:伊斯特街谋杀案是依据纽约这桩案件所虚构出来的!请各位看底下这个表。”小缨点了鼠标,幻灯片切换到下一张。

      投影幕上清楚地呈现出了一张表格(见下表)。

    1.png


      小缨右手指着幻灯片上的表格:“从这个表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伊斯特街案的案发日期是将纽约案的日期颠倒过来。‘受访日期’指的是后来探长于线上广播受邀谈论这件案子的日期,也是将真正的日期颠倒过来。另外,‘伊斯特’──East,是取自真正案发地点的‘东边’之英文发音;洗衣店的门牌号码──10号,则取自4号的中文谐音。至于‘艾曼纽洗衣店’的发音则来自avenue──大道──这个英文单字。伊斯特街案故事中的人物名全取自纽约案中人物的‘名’,而非‘姓氏’。也就是说,伊斯特街案中作者刻意将名全当成了姓在使用,并且完全不提到名。一般英文小说中提到角色时都是用姓氏来称呼居多,因此一开始在听这个故事时我就感到疑惑,爱德华、亚伯等称呼在习惯用法中应该是名,而不是姓,作者却把它们当成姓氏使用。殊不知这之中暗藏了玄机。

      “在伊斯特街谋杀案中,除了上述的变更外,唯一不同的就是后来虚构了三位名侦探的调查经过,其余部分跟历史文献记录完全一样,包括警方的推测、讨论。

      “经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所谓伦敦市的伊斯特街谋杀案根本不存在,它是一个完全虚构的案件,根本不是现实发生过的罪案。要我们把它当成一桩真实的罪案来破解,这等于是要我们去解一个前提本身就错误的问题。

      “伊斯特街谋杀案的故事结尾正是做了这种暗示——故事中所在的一切是虚构的,就如同我先前的比喻,要在虚幻的世界中寻求真相是没有意义的。若平老师巧妙地运用形上学的意涵来暗示破案线索,这正是这个故事高明之处。

      “简单地说,我用了‘取消问题’而非‘寻求最佳解答’这种方式来回答伊斯特街谋杀案这个谜题。本案在此宣告侦破,没有凶手,没有真相,从头到尾都是一场骗局。”小缨放下麦克风,走下讲台。

      这次,台下响起比方才还要热烈的掌声,简直要把整个教室掀翻,足足持续了一分钟。

      小缨回到座位上,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旁边的男学生目瞪口呆地看着她。

      她其实很紧张,生怕自己出错,不过一切都结束了。

      林若平上了讲台,眼神带着笑意。

      “非常谢谢小缨精彩的演说,”林若平道,“我必须说,她全部都说对了。她不但是个哲学家,也是个优秀的侦探,识破了我所设下的陷阱。原本我还怕这个问题太难,没有人解得出来,没想到真的有人办到了。小缨完美地运用了之前上课时所教过的批判性思考技术,不死背,而是活用,这才是真正地将逻辑内化。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伊斯特街谋杀案这个问题无解,苏格兰场从来不曾承办过这件案子。但是,1929年于纽约市发生的第五大道谋杀案却是货真价实的罪案,换句话说,它应该有一个答案。”林若平放慢音调,“有一个真相。”

      小缨突然有种一切还没结束的感觉,她挺直了背脊,继续聆听。

      “这件真实的密室杀人案成为永远的悬案,让NYPD——纽约市警局——伤透了脑筋,也成了推理作家的灵感来源,例如William March所写的‘The Bird House’——《鸟屋》,还有Ben Hecht的‘The Mystery of the Fabulous Laundryman’——《传说的洗衣店员之谜》,皆是以此案为基础的推理作品。

      “那么,关于第五大道谋杀案,究竟有什么可能的解答?”林若平看了一眼墙上的时钟,“碍于时间关系,我们不能继续再谈这个问题,因为还有很多同学要上台报告……”

      “我们要听老师的解答!”台下突然有男学生大叫,“下堂课再报告没关系!”

      “对啊对啊!老师请你当场解开这件世纪悬案吧!”

      类似的请求此起彼落,教室顿时闹哄哄。

      林若平挥了挥手,示意大家安静。

      “真是伤脑筋啊,你们真的要我谈自己的想法?”

      “对!”全班异口同声。

      “好吧,我早就料到会有这种状况,所以已经准备好了。”

      林若平从口袋中取出了U盘,插入插槽,投影幕上出现了一个PPT文件,林若平将其点开。

      幻灯片标题是,第五大道谋杀案:一种可能的理论。

      台下微微发出惊叹声,就连小缨都没想到林若平早有准备。

      “学过逻辑的人都知道,”林若平说,“要驳倒别人的论证,除了指出对方论证所犯的形式谬误或非形式谬误之外,还有一种方法,就是推翻对方的前提。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来突破瓶颈。在第五大道谋杀案之中,警方之所以会陷入迷雾,或许就是因为接受了某些大家认为‘不能被推翻’的前提。下面我会用一个故事来作为例证。”他点了下一张幻灯片,上头是一名中年外国男人持着显微镜的照片,“这位是着名的病理学家Sydney Smith(席尼·史密斯),他在1942年于英国的期刊发表了一篇论文,描述了一桩史上罕见的奇案。我简单报告一下这件案子。”

      幻灯片来到下一张,林若平将上面的文字读出。

      “一位苏格兰商人于某个冬天傍晚离开了他在爱丁堡住宿的旅馆,隔天早上七点半他再度回到旅馆,侍女惊讶地发现他的脸上沾满了血,商人说他并无大碍,将外套跟雨伞挂好后便上了楼。后来他被发现倒在浴室中,立刻被送到医院。三个小时后这名商人死亡,死前没有解释任何事。

      “这名男子的死因是头部中枪,很可能是自己开枪的。子弹近距离发射,从下颌进入,穿过脑部,从头骨前方穿出,造成了一个直径超过1.4英寸的伤口。鉴定后判定是点四五口径的子弹。

      “警方在旅馆前地面上发现了一条血痕,沿着血痕,他们追踪到对街的一处花园,里头有一个露台,一把点四五口径的左轮手枪就放在一张椅子上,椅子前方的地板上有一摊血。露台的屋顶破了一个洞,上头沾满了碎骨还有脑部组织。显然这里正是死者自杀之处。后来警方证明该把枪的确属于死者,也发现了遗书,因此这是一桩自杀案殆无疑义。

      “案发当天早上六点就开始下雪,警方在露台附近发现另一条伴随着雪上脚印的血痕,持续了约165码,从露台出发,然后绕了一圈又回到露台。

      “接下来是整件案子最离奇之处,就是关于死亡时间的推定。史密斯教授查验过死者伤口后发现,这些伤是死者断气前好几个小时造成的。配合露台附近的迹证,死者在前一晚的活动可以重建如下:他在六点之前开枪自杀,但是却没有立即死亡,这让他感到非常惊讶。接着他在椅上坐了一段时间,地上那一摊血迹就是在这时留下。接着,他离开露台,走了165码的距离又绕回原点,休息了一阵后才又走回旅馆。这个男人在大脑受到极大的重创后,不但没有立即死亡,反倒存活了数个小时,还能够在雪地行走极长的一段距离,并且脑袋清楚地跟旅馆侍女说话,这简直是人类不可思议的奇迹。

      “史密斯教授指出,任何一位法医见到死者脑部的伤口,必定会认定死者是受伤后立即死亡,但这件奇案证明了一个人在大脑受创后却还能像个正常人般行动。”

      听到这里,小缨知道林若平想说什么了。

      “在第五大道谋杀案中,我们对于一个前提深信不疑——死者中枪后立即死亡。这也是来自于法医的专业意见。但如果这个前提不成立的话,警方一开始的理论就有可能成立。亦即,死者是在门外的走廊与凶手发生争斗,被射了三枪后,他逃回工作房内,将门上闩防止凶手追杀,至于窗户则原本就是上锁的。做完这些工作后,他才在房内断气。

      “这样的状况,比起我刚刚陈述的案例要更为可信许多。第五大道一案中,死者受到致命创伤后,仅仅支撑了约一分钟不到就死亡,虽然展现出过人的意志力与体力,但绝非不可能。这就是人体奇妙之处。”林若平停顿下来,看着听众。

      “那凶手到底是谁?动机又是什么?”台下有人举手问道。

      林若平微笑,“问得好,我得要回答这两个问题,才算是完整解开这个案件。如果我刚刚的推测是对的,这两个问题就再简单不过了。案件报告中提过,132街一带治安非常糟糕,抢劫盛行,以致这位叫做芬克的死者入夜工作时都会将屋子门窗上锁。报告中也提到,案发前有两名穿着高雅的女子拜访洗衣店,虽然后来不清楚这两名女子的身份,但可以合理推想应该是顾客。芬克必定是因为这突如其来的生意,在工作房中忙得太投入,迟了些将大门上锁。当他惊觉到天色变暗时,匆忙离开房间,准备去锁上店面的大门,但一名持枪歹徒已经闯入,于是他们在走廊发生争斗。

      “芬克中了三枪,却没有死亡,他身上穿的衣物吸收了流出来的血,没有滴流到地板上,所以走廊上没有血迹;穿过左手腕的那发子弹正好从店面大门飞了出去,掉到街上,因此警方才遍寻不着。接着他奋力逃回工作房,甩上门,拉上门闩,走到房间正中央才倒下断气。由于门已经从内反闩,气窗又太小不能通过,歹徒只好放弃抢劫的念头,迅速离开现场。这就是为什么死者的钱财没有被劫。

      “芬克在死前仍没有意识到,他的身体所展现出的奇迹,造就了这桩犯罪史上最完美的密室谋杀案……这就是第五大道谋杀案的真相。”

      林若平停顿下来,约莫过了三四秒的沉寂后,台下瞬间响起一阵激烈的掌声,不绝于耳,就像浪潮般淹没了小缨的耳朵!

      小缨不自觉地也跟着身边的人鼓起掌来,这堂课好像有一种鼓动人心的力量……她看着站在讲台上的林若平,再度感到这氛围是多么地奇妙……

      1929年的世纪悬案,就这样被这位哲学家侦探给解开了。

      “各位请先别激动,”林若平做了个请安静的手势。

      现场缓缓安静下来。

      “这只是我的理论,没有人可以证明我的对错,但这个理论是我反复估量这件案子后,认定可能性很大的解答。我会在课堂上讨论这个案件,与其说是要找出事件的真相,更重要的是在讨论过程中,希望各位能学习到许多思考技术,这才是‘逻辑与推理’这堂课所要呈现给大家的。我衷心地企盼你们都有所收获。”林若平说到此处时,脸色突然变得神秘,“况且,各位别忘了,就如故事中的埃勒里所说,我们可能都只是被杜撰出来的角色,活在幻想的世界中,妄想找到那不存在的解答。而我现在所说的任何话语,所想的任何事,可能都是某个‘造物者’创造出来的呢!”他突然抬头,对着天花板大喊,“你说对吗?作者?”

      台下一阵哄堂大笑。

      林若平瞄了时钟一眼,正色道:“那我们先下课休息十分钟,等会儿请同学继续上台做报告。”

      不知道是不是小缨的错觉,她总觉得林若平放下麦克风之际,似乎给了她一个微笑。虽然只有一瞬间,但她可以感受到那个笑容背后有着浓烈的谢意。

      她在心中暗暗下了一个决定,下学期,她一定要去修哲学系的课。

      ——The End


    你可以不说话,你所说的都将成为呈堂证供!!
                                  呼呼~~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0-7-24 00:10
  • 签到天数: 16 天

    [LV.4]偶尔看看III

    88

    主题

    47

    回帖

    611

    积分

    书库巡查长

    积分
    611
    UID
    375
    元宝
    4715 个
    金币
    959 枚
    热度
    94 ℃
    魅力
    149 点
    贡献值
    373 点
    玫瑰
    0 朵

    书库元老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13:3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停下敲着键盘的手指,若平往椅背靠躺,松了一口气。

      晚上九点半,他人仍在研究室中,已经埋首小说创作两个多钟头。

      由于昨天刚解决完一篇要发表在国际期刊的论文,他今天才能有余裕继续书写中断已久的作品。

      若平拿起玻璃杯,在饮水机下装满了水,一饮而尽。

      这篇名为《第五大道谋杀案》的短篇小说约两万多字,是他的最新短篇作品,主要是根据上学期他在通识课开设的“逻辑与推理”之上课经验改编而来。小说内容大部分奠基于事实,但有几处重大不同。

      首先,小缨这个角色是虚构的,创造这个角色只是方便他说故事。

      第二,他在上课时报告给同学的并非是“伊斯特街谋杀案”,而是“第五大道谋杀案”。故事内容不过就是把伊斯特街谋杀案还原到小缨整理出来的那个表,其余内容完全相同。

      既然小缨是虚构的,而他也并非设下了“伊斯特街谋杀案”的陷阱,隔周所发生的事当然也就没那么精彩了,不过就是同学们轮流上台报告罢了,而且只有少数几人挑选了“第五大道谋杀案”来做报告。当然,他最后也没有发表自己的解答。

      以上这些差异处都是为了让故事更精彩才填补进去的。

      若平离开书桌,伸了个懒腰,然后走到窗边。

      从他的研究室可以眺望环绕着学校的山群,在夜幕之下,山势显得巍峨挺拔。

      他抬头仰望着星空,陷入深思。

      对他来说,教书的最大乐趣之一,就是期望可以遇到才华洋溢的学生,也许小缨这个形象,正是他心目中的“理型”。

      他希望课堂上能够出现一名小哲学家,或是小侦探。

      另一方面,这样的期望,也是因为他希望学生们能够更上进,再多花点心思在书本上。小缨的形象,或许可以激励学生多用功些。

      他打算这篇作品若完成后,要在下学期的逻辑课堂上发给学生,当做授课教材。比起阅读枯燥的课本,效果应该会更好。

      若平望着远远的星空,反刍着夜的静谧。突然,他发现星星的排列有些奇怪。

      浩瀚的星河,竟然在空中排列成了一张脸,那张脸对着他露出了微笑!

      那是……他写作时在脑海中想象的小缨!

      若平眨了眨眼,定睛一看后,那张脸瞬间消失了,星群又恢复原本的散乱。

      他凝望着那广袤的星河,无边的天际。

      别忘了……我们可能都只是杜撰出来的角色,活在幻想的世界中……而我现在所说的任何话语,所想的任何事,可能都是某个“造物者”创造出来的呢!

      这并非是不可能。

      也许,他跟他的世界正是“造物者”笔下的作品,“造物者”书写着他的遭遇、他的人生。他的世界,完全在“造物者”这名“作者”的掌控之中,“作者”此刻正操控着他心中所想。这就如同他正是他笔下故事中那名“林若平”的作者一般。

      如果这一切只是一场幻梦,那么刚刚那张小缨的脸,恐怕就是“作者”对他所开的一个小玩笑吧!

      若平再度望入了夜幕,吊挂在天河的星星们,一闪一闪地对他眨着眼睛。

      (完)


    你可以不说话,你所说的都将成为呈堂证供!!
                                  呼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0-7-24 00:10
  • 签到天数: 16 天

    [LV.4]偶尔看看III

    88

    主题

    47

    回帖

    611

    积分

    书库巡查长

    积分
    611
    UID
    375
    元宝
    4715 个
    金币
    959 枚
    热度
    94 ℃
    魅力
    149 点
    贡献值
    373 点
    玫瑰
    0 朵

    书库元老勋章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6 13:3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哲学家侦探的哲学推理

      ──《第五大道谋杀案》后记

      林斯/谚文


      泄露关键谜底
      请先阅毕小说

      二〇一〇年六月我考上哲学研究所博士班,九月返回学校就读,同时也被指派担任通识课的助教,协同老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那堂课就叫做“逻辑”,那时我每个礼拜负担一堂课的教学内容。

      后来老师帮我安排了一场对外开放的演讲,讲题是“推理小说中的逻辑”,我费尽心思准备,为了让演讲更有趣,我打算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演讲,于是设计出“第五大道谋杀案”这个故事。读者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个版本,是后来扩充修改的版本,原来的版本从两位警探讨论案情开始,终于埃勒里对理性的质疑;讨论的是第五大道,而非伊斯特街谋杀案,当然也没有林若平出场。后来我针对这份简略的故事讲稿进行大幅度的扩充与修改,才成了现在读者所阅读的版本。修改后的版本加入了许多当时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的经验,因此故事结尾林若平的自白,其实正是当初的我的心理投射。

      在这个故事中,角色们不断地意识到自己可能是更高一层存在物的造物,事实上,故事中的埃勒里被课堂里的林若平所造,课堂里的林若平又被书写者林若平所造,书写者林若平又被我(作者)所造,我又被谁所造?这种形上学的哲学趣味正是本篇小说所想要表达的旨趣之一。

      另一个旨趣,在于这篇小说总结了我当初在课堂上所教授的许多逻辑技巧,我将这些思考技术有层次地融入小说中,让“逻辑”真正地出现在小说里。

      换句话说,这篇小说除了推理之外,是建立在形上学以及逻辑的哲学底蕴之上,我原本的预想是,希望小说除了推理的思考趣味之外,还能兼具哲学的思考趣味。相当期盼读者在读完故事之后,除了解谜,还能不自觉地去思考故事中所阐述的哲学主题。这样的作品,正是“哲学推理小说”。

      《第五大道谋杀案》是哲学推理小说的第二篇尝试(第一篇是我另一部尚未发表的长篇)。在创作的舞台摸索了好几年,我开始逐渐建立起自己的风格,哲学推理小说是我现今“其中一支”创作路线(另一支大家熟知的路线是“无犯罪推理”),也是我目前自立门派的一种风格。在这条路线中,我希望能开展出推理小说的新局面,不断地突破框架,尝试实验,将推理小说推到另一个层次。在保留推理性、大众性的前提下,加深小说的深刻意涵与意境,让推理小说能够雅俗共赏,而不只是一个数学谜题。

      因为自知能力有限,我的努力不一定能够成功,但我衷心希望能够替华文推理世界开辟出新路,唯有不断地创新,我们才能够跟其他推理大家一较长短,进而把华文推理推向世界的舞台。

      衷心希望各位都能享受到《第五大道谋杀案》所带来的阅读乐趣。



    你可以不说话,你所说的都将成为呈堂证供!!
                                  呼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5-20 16:52
  • 签到天数: 437 天

    [LV.9]以坛为家II

    9

    主题

    270

    回帖

    878

    积分

    传说的圣者

    积分
    878
    UID
    36374
    元宝
    3347 个
    金币
    1970 枚
    热度
    47 ℃
    魅力
    38 点
    贡献值
    29 点
    玫瑰
    0 朵

    终身成就勋章论坛支持者勋章

    发表于 2015-3-7 12:0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林斯谚,看看这篇怎么样。这应该是比较新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1-20 01:14
  • 签到天数: 151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1

    主题

    136

    回帖

    825

    积分

    传说的圣者

    积分
    825
    UID
    37837
    元宝
    4258 个
    金币
    3149 枚
    热度
    27 ℃
    魅力
    36 点
    贡献值
    37 点
    玫瑰
    0 朵
    发表于 2015-3-7 15: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书中的表不能复制到TXT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24-2-1 16:47
  • 签到天数: 20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0

    主题

    121

    回帖

    101

    积分

    神探夏洛克

    积分
    101
    UID
    38153
    元宝
    2285 个
    金币
    2357 枚
    热度
    18 ℃
    魅力
    0 点
    贡献值
    3 点
    玫瑰
    1 朵

    终身成就勋章

    发表于 2015-3-28 00: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收藏一个,了解一下什么是作者所说的“哲学推理小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关闭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推理书库 ( 鲁ICP备17055969号-4 )

    GMT+8, 2024-11-25 11:17 , Processed in 0.11524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