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45
- 注册时间
- 2015-12-18
- 最后登录
- 2023-5-10
- 在线时间
- 120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23-4-18 16:55 |
---|
签到天数: 548 天 [LV.9]以坛为家II
铁杆推理迷
- 积分
- 245
- UID
- 38768
- 元宝
- 931 个
- 金币
- 2040 枚
- 热度
- 22 ℃
- 魅力
- 34 点
- 贡献值
- 39 点
- 玫瑰
- 0 朵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关闭
×
本帖最后由 miyamoto 于 2016-1-1 21:23 编辑
转载自豆瓣
1、重国外轻国内
我们说国外的推理小说经典、优秀、诡计精彩,国内的幼稚、拙劣、手法明显,总之有很多理由去称赞国外的而贬低国内的推理,但作为一个推理小说评论者,首先要认识到你的评论不是给行家看的——因为你就是国内的顶尖推理小说评论家,你的评论是“宣言书”,是“播种机”,是“宣传队”,你的评论是给那些推理小说爱好者看的,让他们对国内原创推理小说更有信心,你肩负者培植国内原创推理小说的使命,这是其一。其二,如果说国内的推理小说没有国外好,那么国内的推理小说评论就比国外好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这个差距比小说之间的差距更大。为什么?一是国内引进的推理小说本来就少,二是推理小说评论比推理小说本身起步更晚,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形成气候。所以更没必要去轻视国内的推理小说。其三,有些评论者根本就没看过国内的推理小说或者说看的比较少,那就更没资格去贬低国内的推理小说。
2、重诡计轻文笔
有人说这是个人喜好问题,但其实上这是个原则问题。《左传》有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如果一本推理小说只是诡计差,那么至少它还能让人看下去,稍微改一下还可能变成侦破小说。但如果一本推理小说文笔低劣,那么根本就激不起阅读的欲望,这种东西根本就不配叫小说,只配和《一分钟破案》相提并论。当然,以上的分析只是极端情况下的比较,现在来谈谈一般的情况。一本小说要卖出去就必须要有市场,也就是要有读者,读者是很挑剔的,尤其是在读者的平均经济条件相对于国外差距很大的情况下,除非读者是“推理小说虔诚的朝圣者”,否则一本让人看不下去的书是不会有多少人愿意掏钱的。而诡计相对较弱、文笔相对好得多的书就很适合当前读者的口味,这点可以从国内特有的“公安文学”蓬勃发展看出。而一些推理小说评论者往往对此不屑一顾,甚至横加指责,这就是一种误区了。在美国,硬汉派推理小说长盛不衰,甚至高居一些排行榜榜首,也没见人家那样指责。推其缘由,造成这种误区的恐怕是日本的一些“畸形”评论,那些处处以“本格”自居的“老人”(就好像房龙《宽容》中的那些守旧老人)谈起推理小说来动辄密室杀人、不在场证明、公平原则,就好像那些人是心甘情愿让人家“骗”一样,而且还要“公平”地“骗”,恰似masochist(受虐狂),但在日本,销量最高的也并非“本格”一类。捡到洋垃圾还当个宝贝,绝对讽刺。
3、重细节轻全局
中国推理小说评论者评论起推理小说来,往往研究细节到如痴如狂的程度,往往说哪里哪里前后照应,哪里哪里有伏笔,哪里哪里作者设下了陷阱而读者上当了,哪里哪里……这没错,但是一篇文章最关键的是布局谋篇,如果评论者评论细节重于全局,那么只能说这个评论者适合当“球探”而不适合当“教练”。精巧不凡的布局才是推理小说至高无上的境界,才是推理小说真正的“王道”(密室杀人不是,如果你认为是,那只能说你喜欢“密室骗人”)。从叙述的方式、人称的变化、人物的登场、赋予的内涵、高潮的处理、结局的安排等等等等,这些才是应该重点评论的,这是推理小说中“永恒的东西”。评论者如果只是列出细节加以说明,那么充其量只是提醒一下读者“作者在哪里哪里下了个套子,把你逮着了没?”
4、重事件轻内涵
如果一个人写推理小说尽是杀人、杀人、再杀人……我会认为这个人有暴力倾向,至少他要告诉我为什么杀人吧,如果他说不出来或者说出一些类似于“变态人格”的话,比如说某某抢了某某一块钱,所以某某要杀某某,而且要凌迟碎尸;或者说某某看某某不爽,所以要造多个密室杀人把某某和同某某有关的人都杀了。如果我有一千万,我会给他五百万,劝他不要把这些东西给别人看,免得把别人教成了另一个“开膛手杰克”。推理小说可以没有意义,但不可以有这种负面“意义”,这种书如果出版了,中国推理小说事业将要倒退五十年。同样,推理小说评论者也不应该盯在“杀人的手法”上面,杀人总要有个前因后果,所谓“前因”,就是为什么要杀,为什么要这样杀,这样杀有什么好处,别的杀法为什么不行?如果是复仇,那为什么不求助于法律,只有这样才能复仇吗?如果是为了不正当利益杀人,那为什么不能别的手段来解决,比如说骗、比如说偷、比如说抢、比如说强暴?为什么只有杀人这一条路?所谓“后果”,是指对周围的人产生了什么影响,对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杀人后和杀人前比,哪些地方有变化,哪些地方前进了,哪些地方后退了,尤其是对杀人犯自身的影响。小说不是纯文学,它应该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义务感,即使纯文学也未必会这样。
5、重转载轻原创
中国内地的推理小说评论者在评论时,总喜欢援引国外的文章,要么是翻译的,要么是从台湾和香港那边转过来的,还未注明出处,说好听点叫借鉴,说严重点就叫抄袭。这样做的结果是:读评论的人一头雾水,写评论的人故步自封还自以为有多了不起。难道中国的推理小说评论者只配捡国外的东西吗,难道你们是百分百赞同那些看似“经典”的评论吗,难道你们连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都要舍弃吗?“文无第一”,从来就没有什么经典,从来就不需要拜倒在别人脚下,如果迈不出这一步,你们将永远被国外的同行轻视。
6、重褒奖轻批判
对国外的推理小说,无论是欧美的还是日本的,从来都是夸赞多,批判少,只有对日本社会派稍微“苛刻”一些。那些小说果真那么经典吗,果真没有缺陷吗?“经典并不存在,好事的人喜欢乱封而已”——没有深刻思索,就不会看到缺陷;没有看到缺陷,就不会有进步;没有进步,就没有推理小说的将来。在外延的文学范畴,根本就没有毫无瑕疵的作品,真正的评论者从不大唱赞歌——只有“枪手”才那样——真正的评论者都配得上“批评家”这三个字。以上是针对国外作品说的,对于国内的原创推理小说,更应该如此。有些评论者鼓吹这样的观点——“因为国内的原创推理小说还处在萌芽状态,如果批评多了,会打消作者的积极性,要对那些作品宽容一些”——对于这种论调,对于发出这种论调的人,我认为他们根本就不配评论推理小说,推理的基础是什么——“逻辑”二字而已,从苏格拉底的“三段论”到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跨过漫长的“黑暗时代”到文艺复兴,再到罗素,从来没有一个逻辑学者支持这种观点。达尔文的“物竟天择,适者生存”已经原原本本揭示了这一真理——只有竞争才能活下来,才能繁衍下去。勿须用“温室中的花朵”来说明那些人的幼稚可笑——如果柯南道尔在《血字的研究》被拒绝发表后放弃进一步尝试,柯南道尔就不配作为柯南道尔;同样,克里斯蒂也不能成其为克里斯蒂。真正的作者是不会拒绝真正的批评的,他们只会感激你。
7、重规则轻突破
除了迎合真正的读者的喜好外,写侦探小说并不需要什么规则,那些制定出的规则只有一个用途——让后来人突破,如果再要加上一个用途,那就是——让后来人看看,以前的那些条条框框是多么可笑。历史已经证明,制定出的规则绝没有好下场。小说如此,评论也一样,不必管以前的人是怎么说的,不必管国外的人是怎么讲的,如果你认为你的中国人的智商不比那些人差,那么请走自己的路,写出有中国特色的评论来。现在的状况是每当评论到某个地方时,写评论的人往往会不自觉写道“国外的看法是如何如何,国外对此有不同的看法(隐含的意思是以国外为准),国外某资深杂志评论如何如何(隐含的意思是那是金科玉律,如果你反对,就是和全世界的推理小说爱好者作对)”。日本尚且不迷信欧美,为什么我们的评论者却要迷信呢?而且那些评论者还以此为荣,殊不知这和写八股文没多大区别。最后有一点要提出的是,“谜底”并非不可泄露,既然是评论,就是给看过的人看的,给没看多的人看的叫“故事梗概”,应该区别对待,一味隐藏谜底没有多大好处, 不要只写“诡计”的“诡”,而不写“诡计”的“计”,如果硬生生将这一块剥夺了,诡计的优劣就无从谈起。推理小说评论者应该好好看看真正的评论者是怎么评价一部小说的——不光是推理小说,其它的小说评论都应该看看。
8、重本格轻社会
这股歪风邪气应该是从东洋那边刮过来的,美国硬汉派还很“硬”,欧洲没有复兴的兆头,所以这两个地方都不会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只有出自日本。日本的“新本格”标明了这是日本制造,那么是不是一定就“品质优良”呢?毫不夸张地说,“新本格”是推理小说有史以来最大的骗局,为什么要制造这个骗局?因为一些“遗老遗少”正期待着“本格”的复兴,他们谈起推理小说,无非就是密室杀人、不在场证明、公平原则……而现实的推理小说满足不了他们的愿望,诡计越来越少,突破越来越难,只是偶尔出现一些有特色的本格作品,这样下去那些推理小说家就没有作品,没有作品就没有稿费,没有稿费就得饿死,所以一些作家改行了,写社会派了(当然也有其它的一些原因,比如说社会背景等等),另一些作家不想写或是不会写社会派,他们就提出“新本格”的头号,在这看似恢弘的口号下实际出产的是一些半推理半悬念小说,然而遗老遗少们却趋之若鹜——骗子抓住了被骗者的贪婪心理。其实拥有读者最多的是社会派,从发行量和稿酬就可以看出。社会派的丰功伟绩比本格多得多,它使人们更深刻认识到犯罪动机、深刻内涵、社会责任、历史背景、改革措施……并不是为了谋杀而写小说,而是为了避免谋杀才写。可是就有那么一些评论者,津津乐道于杀人的手法、尸体的处理、证据的销毁,而对于社会责任感漠然置之,这种状况令人痛心疾首,在这里要提醒一句——“杀人并非儿戏”。
9、重提问轻解答
有的推理小说评论者满足于给一篇作品挑毛病,通常轻描淡写几个字,比如说“结构不好”、“情节松散”、“手法单一”、“实行困难”……对于这种评论,对于这种评论者,我要说的只有四个字——“别装内行”。话人人都会说,如果一般读者这样评论当然是无可厚非,可是一个评论者,一个专家说出这样的话就难免让人鄙夷。推理小说要讲逻辑,评论推理小说更要讲逻辑,如果小说有缺点,请具体指出来,请指出为什么不好,哪里需要改进,该怎么样改,有几种改法,哪种最好,为什么……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推理小说评论者应该做的。最起码也要说“你的这篇小说和名家的差距在哪里哪里,别人是那样写的,比你就好很多”之类的话,这样才对得起作者,才对得起看评论的人,才对得起你的责任心,才对得起中国的推理小说事业。
每当写完一篇评论,总要扪心自问:我的评论果真配得上这篇小说吗?——仅以此文和中国推理小说评论者共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