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63
- 注册时间
- 2010-2-9
- 最后登录
- 2016-3-27
- 在线时间
- 25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 | 无聊 2016-2-21 21:44 |
---|
签到天数: 17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水晶金字塔
- 积分
- 363
- UID
- 515
元宝- 1254 个
金币- 232 枚
热度- 128 ℃
魅力- 55 点
贡献值- 73 点
玫瑰- 0 朵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关闭
×
' p- f! Q* W8 |9 n; }0 E: W9 c$ D 这份书单是美国推理作家协会(The Mystery Writers of America,简称MWA)票选出来的史上最经典的一百部推理小说排行榜。评选过程颇为复杂,首先由推理协会选出本格派、硬汉派、惊悚派、间谍小说等推理小说十个主要流派的十个代表作家,再由这十个作家选出各流派的十部代表作品
& k. r. Z* R0 S6 q; o0 Q& O! f: ?; f$ b' _/ W, `6 {$ M; E& b3 t
9 ]8 Q5 J3 C) s9 d: j3 w! C前言:5 r! @5 Z# t; ?: F+ ? ?# [
这份书单是美国推理作家协会(The Mystery Writers of America,简称MWA)票选出来的史上最经典的一百部推理小说排行榜。评选过程颇为复杂,首先由推理协会选出本格派、硬汉派、惊悚派、间谍小说等推理小说十个主要流派的十个代表作家,再由这十个作家选出各流派的十部代表作品,然后由协会会员投票排出名次。所以这份书单不仅仅有总的一百强排行榜,还有各个不同流派的十大杰作排名,其中本格和硬汉两派由于名作数量远远超出其他各派,所以都各排了二十部作品。后来美国出了一本书《 The Crown Crime Companion: The Top 100 Mystery Novels of All Time》,收入了这几份排行榜,每一部入选作品还由编者Otto Penzler写一段短短的书评,介绍该书。除了名作排行外,这本书中还收入了一些比较另类的排行榜,包括票选历史上“最适合谋杀的城市”、“最佳凶器排行”、“最佳侦探电影排行”以及与名作排行相关的“史上最佳男性推理作家”、“史上最佳女性推理作家”、“史上最佳男侦探“、“史上最佳女侦探”排行等等,颇为有趣。+ L$ k! \0 r; t K) H4 b% Z
% t5 c1 s; |: Y0 {3 L
在此次评选之前,英国犯罪作家协会(The Crime Writers’ Association,简称CWA)已经举行过一次类似的票选活动,具体的排行顺位和美国的这份有些出入。CWA版的票选活动也结集成书,编书体例和美国版大致相同。之所以选择介绍美国版的,是因为MWA选出的推理小说翻译到大陆来的更多,更为读者所熟悉。相对而言,CWA版本更注重“推理”本身,而MWA版本则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把许多和推理小说不是很搭界的作品也选进去了,如《罪与罚》。1 t8 b. d8 e' W& ?
+ C& }7 t) Y5 ]# C: H6 B/ I% H
我个人手头并没有英美的这两本书,这些排行榜都是我在网上找到的。可惜英文版的排行榜我只找到了百强书单,另外几个排行榜如各派名作排行等是我在日本一个网站看到的。我对日文一窍不通,所以有一些推理流派的名称可能会翻译不当。在每一部曾翻译到大陆来的作品后面,我给出作家作品的译名和作品的出版社,再加上一小段简单的解说,这样有利于同好们按图索骥,找找自己还没看到的小说。另外有一些作品虽然没有中译本,但那个作家的其它作品若曾在我国出版过,我也会加上一段话补充说明。限于眼界所及,可能有一些作品有了译本,但我没见着,这要靠同好们的补充了。说实话,这种排行榜本身并没有多大价值,每个读者也都可以有自己心中的排行榜,只不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算是一种参考吧。
/ V. k' }" m9 V3 N5 i% O
) ]9 t2 c: v1 i6 w9 t% L- f# I! j& f. {/ f
* V. D# m: B! n `2 j1 "The Complete Sherlock Holmes", Arthur Conan Doyle.
3 l8 S, a2 z0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 【英】阿瑟·柯南·道尔 群众出版社
5 Q5 I# k! [1 Y+ [$ j推理小说中的《圣经》,也是每一个推理迷必备的案头书籍。从《血字的研究》诞生到现在的一百多年间,福尔摩斯打遍天下无敌手,影响力早已越过推理一隅,成为人们心中神探的代名词。一本老少咸宜的奇妙书籍,无数人凭它跨入推理之海,排名第一,名至实归。# I6 G# t0 A1 C' _
* s) `/ J& f1 o$ i* g
2 "The Maltese Falcon", Dashiell Hammett. , Q# J" u3 R9 t7 L0 H
《马耳他之鹰》 【美】达希尔·哈米特 上海译文出版社8 \1 w; k7 Q$ _5 h9 s
推理小说流派众多,旁支横斜,但解谜本格始终是正统,主流地位轻易动摇不得,唯一有能力和它分庭抗礼的大概也只有汉密特和钱德勒撑起的硬汉一脉了。汉密特不是第一个写硬汉小说的作家,但他是第一个给硬汉小说注入文学素质和心理深度的作家,他以自己的创作开辟了推理小说的另一块战场。《马耳他之鹰》,号称“胜过海明威任何一部小说”的冷硬派第一名作,属于那种你可以不喜欢,却不可以不读的推理小说。# R9 |; u* Y) C. q3 M
+ d* y5 n( D7 [% {; q! b3 "Tales of Mystery and Imagination", Edgar Allan Poe.
8 H4 y2 E! h! y- |$ _/ x3 f《爱伦坡短篇小说选集》 【美】爱伦·坡 人民文学出版社 & E. W+ O( Q) u
虽然是推理小说的开山之作,但爱伦坡的几部短篇就算在今天看来也颇有特色。能够利用短小的篇幅制造出缕缕不绝的悬疑之感,在严谨的逻辑推理之中融入奇幻情节,并用诡谲的文笔锦上添花,迄今也没几个短篇作家办得到。从这个意义上说,爱伦坡永不过时。
* j3 j' ~- J* ]3 r0 F$ b
2 S" ^: O$ Y5 ~8 G1 w% b; V4 "The Daughter of Time", Josephine Tey.
1 A9 F6 J) }0 B7 \! a6 P 9 M9 ?' d9 j3 p7 k
5 "Presumed Innocent", Scott Turow. # E' D, w' l( ]4 h1 l Q- `
1 \* `) c3 T4 u v6 "The Spy Who Came in from the Cold", John le Carr. / i; t& w" H# ?/ s' }6 D
《受冷漠的人》 【英】约翰·勒·卡雷 新华出版社
% h0 i) `% z# P. w西蒙斯在《血腥的谋杀》中指出间谍小说的两大创作方向:一种以格雷厄姆格林和本书作者约翰勒卡雷为代表,他们以自身的经历为准,把神秘的间谍平民化,浓墨重彩地描绘他们的痛苦和无奈,文学质素较高;另一种则以写出007系列的伊恩弗莱明马首是瞻,着力描写间谍生涯的传奇色彩,通过间谍和一个庞大的国家机器之间的斗争塑造起“超人”似的形象。本书是勒卡雷的成名作,还没有他后来小说中挥之不去的暮气,显得创意超群。全书情节跌宕起伏,屡屡在读者意想不到的地方峰回路转。在作家写实冷静有节制的笔下,漾出淡淡忧伤之情,不愧是间谍小说的排头兵。* v+ P2 ?1 ]3 C( N+ \" C5 @8 w
5 D2 q% e, ^* a
7 "The Moonstone", Wilkie Collins. ' V" G! N; L N5 s4 A5 W! h6 \3 W
《月亮宝石》 【英】威尔基·柯林斯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i. f9 q4 W; h3 u
威尔基柯林斯的小说现在看来可能有点落伍,毕竟不是人人都会欣赏那种慢节奏的,缺少血腥谋杀和精妙诡计的侦探小说。不过考虑到《月亮宝石》是推理小说草创期的作品,我们还是要佩服柯林斯说故事的本领,佩服他能够在如此漫长的篇幅中始终牵住读者的视线。诺贝尔奖获得者艾略特曾评价此书为“最优秀的英国侦探小说”,不是没有道理的。
9 B! P& F5 L/ @- e8 b2 K/ X
' _1 E4 J/ `( _+ K2 l; r5 D Y8 "The Big Sleep", Raymond Chandler. & D1 A0 y4 N" c$ E. r4 }
《长眠不醒》 【美】雷蒙德·钱德勒 群众出版社6 Q" b8 B. B# G# i) \9 G' ]
菲利普马洛初次登场的长篇小说,从此之后硬汉派侦探找到了他们的最佳代言人。可以说,马洛这个外表冷酷内心温柔的都市独行侠角色,影响了后来的每一个硬汉侦探。同是冷硬派大家,钱德勒的风格与汉密特却是千差万别:后者是彻底的世故和冷酷,侦探从内硬到外,而前者却始终不愿放弃心中对美好人性的希望,笔下侦探也只是个热水瓶--外冷内热。所以汉密特被人称之为“冷酷大街的黑色巨匠”,而钱德勒却是“犯罪小说的桂冠诗人”。
& c0 t* Z) V" {+ q+ k1 C3 x, e; B4 A/ o5 ~2 o
9 "Rebecca", Daphne du Maurier.6 S# s' Z0 ?" ]/ p# o
《蝴蝶梦》 【英】达菲尔·杜穆里埃 译林出版社
P) A/ s. g8 H, p. T相对原作,希区柯克的电影版本可能更为有名。而我个人的建议也是:去看电影吧,忘了小说本身。以普通读者的阅读口味而言,这本书和推理是扯不上太多关系的,作者的功力也和柯林斯等大家相去甚远,叫人如何耐得住性子看下去?
$ d" o h' S0 L9 o. Q
& L/ f& T- O q2 V2 S10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Agatha Christie.
( T: d$ j5 e0 L4 R5 L2 ?《无人生还》 【英】阿加莎·克里斯蒂 贵州出版社4 W8 R U8 T \& N/ e) a" W& V
我心中本格推理的第一作品。在克里斯蒂的作品中,这本书真称得上是一个异类了。从头到尾都紧张刺激,让读者欲罢不能。前所未有的情节布置当真可说是“异想天开”,从中可看出本格推理的真正魅力。看了此书后我给朋友说故事,总是把《无人生还》当成招牌菜,也屡屡让听众沉浸其中,拍手称绝。Amazon网上有关此书的评论近五百则,几乎人人都给出了五星级的高分,可见此书魅力之大,不分国界。 ; L- n( c0 X: W/ Q+ x* c$ B
5 i1 F; v( I: Z. b* E$ p- ]11 "Anatomy of a Murder", Robert Traver. " b7 U" ?& H) o( l
' s/ B+ @6 c# T" ]# a
12 "The Murder of Roger Ackroyd", Agatha Christie.
9 Z9 I3 W8 m% M! f8 ^. C2 C《罗杰疑案》 【英】阿加莎·克里斯蒂 贵州出版社, ]' E! `, I* b, L
侦探女王的成名作,一部把凶手意外性发挥至颠峰的作品。可惜的是,作品结局虽振聋发聩,但全书其它部分却稍嫌沉闷,节奏是典型的英式温吞水风格--这是克里斯蒂绝大多数作品的通病。. g! [8 k4 o2 E7 B' j
! P# Q$ t; C3 l( [
13 "The Long Goodbye", Raymond Chandler. 1 Q# V+ u0 X- [9 [7 o
: _ I7 v! U! m. s/ L
14 "The Postma丨n Always Rings Twice", James M. Cain.
& W5 I! F2 @: k/ m7 ?6 m- t N" S8 u《邮差总敲两次门》 【美】詹姆斯·凯因 春风文艺出版社' v' x9 t4 f/ G3 W6 K
这本书初问世时,曾因作者离经叛道的思想和粗俗利落的文笔引起极大争议。以犯罪者为第一主人公,以凶手做第一人称叙述视角,让读者在感同身受中渐渐与凶手立场趋于一致--这种技巧在今天随处可见,在当时却着实是个创举。这本书甚至影响了后来因写出《局外人》而扬名文坛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谬。% i: u, d3 w4 C6 C r f
1 m4 S( c2 _9 ~ W- s6 @" U" s15 "The Godfather", Mario Puzo.
7 B6 C1 i+ h5 c' l( s# s《教父》 【美】马里奥·普佐 译林出版社; N* I- V, }% k
无论是普佐的小说还是科波拉的电影都曾在西方掀起滔天巨浪,《教父》第一次让我们知道原来黑手党也可以坏得优雅迷人,坏得如此有品位。小说自然是精彩的,但对推理迷而言它只是一本好看的黑帮小说而已,毕竟其中没有任何与推理相关的情节。也许我更愿意推荐科波拉的电影版《教父》三部曲。 # |. V O& Z; _
% G7 p2 M- W6 K2 [3 }/ H. I) C16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Thomas Harris.) o% F7 l x( t" c, ~: U# c3 z {
《沉默的羔羊》 【美】托马斯·哈里斯 译林出版社3 l7 X2 S5 L" ]- J' j
根据本作改编的电影成为继《一夜风流》、《飞越疯人院》之后第三部一举囊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剧本等五项主要奖项的电影。说实话,小说一点也不比电影逊色,高智商的罪犯和漂亮年轻的女探员之间的对峙,时时让读者冷汗直流。开放式的结局让这部惊悚小说显得余音缈缈,耐人寻味。, \& W9 Z$ i1 L, k
5 n- U& Z q$ ?$ l- E17 "A Coffin for Dimitrios", Eric Ambler. , N6 l$ f% T3 q9 {6 i. d
- U# v$ P$ W9 J- ~% `! }18 "Gaudy Night", Dorothy L. Sayers. ! H% s) i' I4 F0 B* O, t
/ ^+ w# i/ R' c) J2 x
19 "Witness for the Prosecution", Agatha Christie.
6 O/ @$ M; N0 a; Q c/ @《短篇选集》 【英】阿加莎·克里斯蒂 贵州出版社
3 G: f: ?1 ?: _# X) n6 Z克里斯蒂的一些长篇小说常常显得像是一部短篇小说的扩展版,所以我们要是想领会侦探女皇不落俗套的构思和制造“文字障”的技巧,看看短篇也是不错的选择。本书是一本短篇小说集,国内好象没有单独出版过,但其中许多篇小说可以在克里斯蒂的各短篇选本中见到。
) m* T) Q p4 t) F
, @2 x- G6 J: j2 V1 Y20 "The Day of the Jackal", Frederic Forsyth. ( a- R# S7 w% R5 l) `
《豺狼的日子》 【英】弗雷德里克·弗赛斯 珠海出版社
$ P4 n9 \0 J- R+ h- Z福塞斯的处女作,一出版便轰动推理文坛,成为年度第一畅销书,也获得一九七二年爱伦坡年度最佳侦探小说奖。这本书节奏极快,叙事中双线并行,有条不紊,读者的心一直被吊在喉咙口,直到小说结束时才能嘘出一口长气。《豺狼的日子》是惊险小说的颠峰之作,后来福塞斯本人虽佳作迭出,却再也没有一部能及得上本作的水平。 ( f E, G3 k5 v
7 f- U$ S2 R* E0 y9 M, L# U& K21 "Farewell, My Lovely", Raymond Chandler.
4 g" R3 W! G" ~2 e3 y《恋人无情》 【美】雷蒙德·钱德勒 群众出版社
+ K$ \" C# h* X- m) X个人十分偏爱的一部钱德勒作品。书中写的是推理小说中难得一见的爱情范式,冷酷/忧伤/现实/浪漫合为一体,在作品结局一切矛盾纠缠爆发,令人低回不已。只不过如此有意境的一个书名却被翻译成恶俗的《恋人无情》,真该打打译者的屁股。% S! S K/ {- w3 n9 W5 H) s
2 b h- i5 s3 r7 J22 "The Thirty-nine Steps", John Buchan. 6 S5 U' g6 G5 U3 d0 j
《第三十九级台阶》 【英】约翰·巴肯 中央编译出版社
" ^9 ^) j' V# A这部小说能够得享大名,希区柯克居功至伟。与其看巴肯的原著,我倒是更愿意看悬念大师的电影,乐趣只多不少,又能节省时间,何乐而不为。( F$ k( u& P7 V F5 J
( p" y0 x2 V" o7 r/ C6 ^; @23 "The Name of the Rose", Umberto Eco.
6 o* Q" O1 S6 x4 _# Z《玫瑰的名字》 【意】安伯托·埃柯 作家出版社
6 _& G( E7 t y! X/ ~: g艾柯的作品是典型的知识分子写作,博学深思,在作品中隐隐透出与造物者对话的势头,令人心生景仰。艾柯笔下的侦探威廉继承了福尔摩斯的招牌式推理,但比起前辈却显得博学世故得多。《玫瑰的名字》由于作家的博学成了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就算读者只看看书中那无奇不有的偏门知识,也是够有趣了。艾柯还在三联出版社出过一本文学批评集《诠释与过度诠释》,收录了他和国际上几位著名文学理论大师的论辩文章,从中也可看出艾柯亦神亦鬼的慧心妙思。1 X) K' O4 ~9 w- L8 R5 V
* m0 }: o* t6 O/ G0 c( ?/ ?24 "Crime and Punishment", Fyodor Dostoevski.
5 \% ~' V0 ~# D- b《罪与罚》 【俄】 陀斯妥耶夫斯基 人民文学出版社& Y# h( ?, C K5 A# y( z
这份榜单中已经收入了不少和推理小说不太搭界的作品,但收入陀氏的《罪与罚》还是让我大跌眼镜:这简直就是MWA在为自己脸上贴金了。无可否认《罪与罚》是一部动人心魄的伟大作品,而且书中的确也有谋杀有犯罪,但无论从任何角度分析,这部小说也和“Mystery”无关。1 h, I6 x: C. _1 @
3 {+ U! q$ Y) t/ p
25 "Eye of the Needle", Ken Follet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