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931
- 注册时间
- 2010-2-22
- 最后登录
- 2025-4-19
- 在线时间
- 1635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 | 衰 6 天前 |
---|
签到天数: 357 天 [LV.8]以坛为家I
神一般存在
书库“花总”
- 积分
- 1931
- UID
- 595
元宝- 915 个
金币- 2822 枚
热度- 30 ℃
魅力- 41 点
贡献值- 101 点
玫瑰- 0 朵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关闭
×
随便发出一部分。实话,目前我还不是在写书,而是在读书。“寒骨案”,注解+文中表明的文献、信息,超过100条。% q) n! ~) l7 [/ M0 S; I9 K) A4 C
+ o: d9 c$ X/ T; x2 `7 f# |
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写。
3 G# k$ R" K, w4 n: ?) D4 U& [/ M只能用中国元素来推理。
$ w& _; T& F+ f% T: n如果仅用通常的“凶杀”视角,最多处理30%,而解决不了“整体”案件。, H4 O K4 Y: l
“密室”什么的,都是故事的边角料,看下面的“关键词”。+ q" ?2 e, `# F- s7 o3 j4 H& J% D
" S2 y" A9 b, x. \( l3 W
- S5 |" n; z% ]! V5 i- M8 w
; c ^4 G8 c) a" K+ P/ X【故事梗概】4 C! ?- _! l" c) w8 Y
白泽与陶方璧藉由一本杂志,来到了陆家村(寒骨村)。 A; x# `; |" J
刚进村没多久,就发觉之前获取的信息,与实际调研的完全不同。仅仅“寒骨金仙”的传说,就有明显的差异。似乎掉进了一个陷阱。5 m4 A/ Y v, y3 B
自从两个人进村,凶案便接连发生。既指向“寒骨金仙”的圣言,又指向了白泽与陶方璧两个人——“不速之客”。. x* z/ i$ k. f, ~- _% ?
是留是逃?
/ D( M) Z: ~+ U4 s/ R寒骨殿,是个可怕的存在,但凡进去过的人,就再也没有出来过。白泽,趁着一场蓄谋已久的骚乱,冒险夜探。
6 k& ^5 K" I% W- r……
, l1 v; J2 D5 _0 I# R凶手,在故事还未结束时,几个朋友都“猜”出。但是线索呢?物证呢?行凶方式呢?(“猜”的,不知道,也没推理)) ]7 E3 d$ `/ w
涉及了明、清、民国的历史、文献、方志、民俗、妖怪、风水……0 S. G4 F. m; Q# e5 c
常规的方式解决不了?
* C, o) t$ g* ^( w怎么办?& I x) o L4 v" E w# z" q
——哪来那么多“供认不讳”,多的不过是创作者的“一厢情愿”。
5 z u% e( w. V; [0 {# t4 ^& K- P% K6 C/ D N
0 [6 Y. ?6 _* q" @ p1 V4 b& T: ^1 o8 x$ H, i Z
【关键词】- U% Z; D6 r+ X( V& z7 R
妖怪(存在了千年的妖怪,具体是什么妖怪,有线索,读者自己去推理)
# |0 }/ P A3 h4 r9 R; k比附凶杀(即比拟杀人,个人以为“比附”较“比拟”合适,参考自中国各朝律法,以及部分文学作品,故事中有明确的注解); S5 Y) U# b! n+ y) D
自由心证(即心证推理,“自由心证”一词在清末就存在,典型的当属清末新纂的律书,故事中有明确的注解)
( `6 ?, ~. o6 \3 v五听(自西周就存在的断案方式,与现在的“心理分析”有相通之处,故事中有明确的注解)8 R* s8 V, T6 s$ \4 A4 V9 S
〇〇(核心梗,暂时保密,参考自中国历史中的两个事件,也与“自由心证”略有关联)
8 l2 S, e/ h% D5 V$ R2 P' `" C9 e2 W9 M) i* T6 G
- L8 C% y7 k# ]5 m
1 i. k' L8 [- [+ l2 X' {4 Z# G4 X【随便什么】. S. d( `1 W d, l( b
没有家访,没有家访,没有家访。早前差一点,写成了盗墓。
9 m* L r% K# j9 H5 i依然,根据难易程度,“天”、“地”、“玄”三条推理分割线,包括动机,百分之百给。3 N) C: S5 u" C' ^3 n! l# N
, l9 J+ L, H% Z r* ?0 Y- J1 M) J1 j
# W6 Y: a6 s i& q) o, T2 j
- ^$ y- M! v, E! o7 r5 Y& Q3 p
【文字示例】
1 W4 c! I, Y# Y4 f# z8 D才疏学陋,所以遣词造句的能力非常有限,不敢卖弄。我不想只针对“推理的高阶读者”。但是,话说回来,如果通篇出现过往的表述,读者是否能适应。* \0 i! ?: w9 E) ^* ?/ V6 [
提前给一张故事中很重要的插图。
- H: f" k# R Q, o( E7 k! c0 u, w
问:
0 M8 L) l# h, B& E% C7 z: a. U(1)是否所有的读者都能自己断句(虽然很简单)?
/ ]; l+ e; q7 i(2)这封信里包含了几条重要信息?
1 \4 a. R# p5 ^% p, E# ]4 q$ ](3)看到这封信的当事人,是否会赴约?是否百分之百赴约?如果是,为什么?如果不是,为什么?$ `/ o% ?! `+ b, r3 E/ l4 L
部分读者期望的,该不是会自己想象中,自己以为的“时代表述”吧。要不,后续某一本,写成与读者互动的解谜书,做大量的清末、民国道具。' ?- _* C9 U2 X
4 r6 t, ~* L) h' ]% {3 s
# i) l% m9 n' j f5 |6 S* c' L
! o- G, O; q: ~" G7 A( D, s【吐了个槽】
& b9 e+ [0 ?: l5 g2 O M& U第一本,都在指向三津田信三。
8 G/ h/ \( ^# S4 d0 t这一本,有妖怪、有历史、有风水、有诡异乡村,不知道会被读者咬定是模仿京极夏彦,还是横沟正史。
2 {5 `4 x1 {; h! @1 v' O/ k) ]反正我不知道我写的什么。
9 `6 U6 w) X: o4 M+ f+ y. K3 l3 m6 P% \$ b0 U
) f- r' I( g9 {7 {. P! O; C8 g/ w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