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4856
- 注册时间
- 2009-12-2
- 最后登录
- 2024-11-18
- 在线时间
- 6585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 | 怒 2024-10-21 20:39 |
---|
签到天数: 259 天 [LV.8]以坛为家I
书库警视长
超级无敌的论坛老大
- 积分
- 14856
- UID
- 1
- 元宝
- 5021 个
- 金币
- 17939 枚
- 热度
- 1431 ℃
- 魅力
- 2113 点
- 贡献值
- 5216 点
- 玫瑰
- 98 朵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关闭
×
推理讲义.zip
(728.64 KB, 下载次数: 0, 售价: 4 个元宝)
第一讲 天才创世——推理鼻祖埃德加·爱伦·坡的创造
“一名推理创作者前行的道路上,总会看到坡的脚印出现在前方。”
——阿瑟·柯南·道尔
今天,我们能够品上一杯清茶,与三五知己惬意地谈论推理小说的乐趣,必须要感谢伟大的推理创世者——埃德加·爱伦·坡——一位出生过早的天才,一位用性格与命运斗争的传奇。
一八〇九年一月十九日,埃德加生于美国波士顿,本名埃德加·坡,是三兄妹中的第二个孩子。父亲戴维·坡和母亲伊丽莎白·阿诺德·坡是同一个剧团的演员。祖籍英国的戴维·坡是一位著名的主角演员,其母伊丽莎白·史密斯·阿诺德在早期美国戏剧界也很出名。由于家庭生后的压力,埃德加的父母经常吵架。在一次争吵后,戴维·坡竟离家出走,不知所终。所有的重担都落在了伊丽莎白一个人的肩膀上。一八一一年十二月八日,伊丽莎白在弗吉尼亚州里士满去世。三兄妹分别由三家人收养监护。埃德加的养父母是弗朗西丝和约翰·爱伦夫妇。约翰·爱伦生于苏格兰,当时是里士满一位富裕的烟草商。这对无儿无女的夫妇虽然没从法律上领养埃德加,但仍替他改姓为爱伦,并把他当作自己的儿子抚养。成年后的坡桀骜不驯。他先是在大学肄业,随后又被著名的西点军校开除,最后和养父约翰·爱伦反目,宣布和家庭脱离关系。一八三六年五月,他与未满十四岁的表妹弗吉尼亚·克莱姆结婚。
爱伦·坡一生漂泊。他做过编辑,办过杂志、报纸,创作了大量诗歌、小说以及评论文章,被后世许多类型文学奉为鼻祖。一八四九年十月三日,有人在巴尔的摩一个投票站外发现了处于半昏迷谵妄状态的坡。十月七日他死于“脑溢血”,终年四十岁。
在这里,我们无须一一列述埃德加·爱伦·坡的丰功伟绩,只谈谈他在推理领域的不朽贡献。
我们把时间回拔一百六十六年。在一八四一年,爱伦·坡时任美国费城一家叫《葛雷姆》的杂志的文字编辑。在那年四月,坡在《葛雷姆》杂志发表了一篇名为《莫格街凶杀案》的小说——从此,“推理小说”横空出世。
在其后的几年里,爱伦·坡先后创作了《玛丽·罗热疑案》(一八四二年)、《金甲虫》(一八四三年)、《你就是杀人凶手》(一八四四年)和《失窃的信》(一八四五年)。
这五篇作品是爱伦·坡一生创作的全部推理作品。和他创作的诗歌、评论以及其它类型的小说相比,这区区五篇作品是微不足道的。坡自己也不只一次地公开宣称,自己是一位诗人,是一位文艺评伦家,是一位科幻小说作家,但绝不是一位推理小说作家——因为那五篇作品根本不能称之为“作品”,充其量只是“游戏之作”。
但是,无论性格怪异的爱伦·坡表现出怎样的不屑,都无法掩盖这五篇作品对于后世推理小说的巨大影响。坡在这五篇作品中创立的诸多模式,在其后至今的一百六十六年中被无数次模仿、演绎,但却从未被超越。在今天我们被许许多多经典的推理作品震憾,其实用心想一想,都不过是在模仿爱伦·坡的模式之一罢了!
《莫格街凶杀案》是推理小说的开山之作,讲述的是侦探奥古斯特·杜宾破获了一起母女两人在密室中被杀的命案。在小说中,坡塑造了文学史上第一个侦探形象——落魄的法国贵族杜宾;逻辑推理第一次成为文学作品的主导因素;事件侦破也第一次成为了文学作品中的主体内容——正因为此三点,才将“推理小说”这一全新的文体与其它体裁小说区别开来。
除此之外,为了突出杜宾异于常人的思维能力,坡还为他设计了一位呆头呆脑、反应迟钝的同伴——无名氏——“我”。从此,“天才侦探+傻瓜助手”的模式成为后世推理创作的经典模式,而那个“傻瓜助手”也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向读者讲述故事的义务。不要小看这一设计。仔细想想,如果以侦探的第一视角讲述,很难隐藏其侦破思路,会令真相过早曝光;如果以局外人的第三视角讲述,则很难展示行文线索,对读者有失公平。而正是由于爱伦·坡的这一天才的设置,才会解决了推理小说叙述上的最大障碍,推理小说也才会在以后的百余年中飞速发展。
爱伦·坡在《莫格街凶杀案》中将凶杀现场的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母亲脖颈被割断,几万根头发被连根拔下;女儿遍体鳞伤,尸体更是被倒插入壁炉的烟道中!小编当年读到此处,不由得感觉头皮发麻、手脚冰凉。从此之后,事件现场的情境及气氛刻画成了推理小说中不可缺少的要素,成功地刻画会为推理小说添色不少。
在《莫格街凶杀案》之后,侦探杜宾又先后在爱伦·坡的两部推理小说——《玛丽·罗热疑案》和《失窃的信》中亮相。这对于推理小说而言,又是一个伟大的创造。一个全新的概念被爱伦·坡注入读者的大脑中——“探案集”——即同一位侦探连续侦破不同案件。无论侦探具有多么深不可测的智慧,如果仅仅“昙花一现”,是不可能“名垂千古”的。主人公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这种文学类型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当我们如醉如痴地阅读“福尔摩斯探案集”、“布朗神父探案集”、“思考机器探案集”以及波洛、奎因等神探的系列故事时,当我们将一位又一位侦探的名字牢记于心时,绝对不应忘记,是埃德加为我们创立了这个利在千秋的“探案集”模式。
再有,在《失窃的信》一文中,爱伦·坡为侦探杜宾创造了一位对手——奸诈狡猾的“D大人”。这是推理小说历史中第一次出现明确的反面人物。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必须拥有势均力敌的矛盾双方。尤其是推理小说,“一边倒”式的处理是无法被读者接受的。侦探不能处于一种“孤独求败”的地位,没有人会花时间看一部几百页的“猫捉老鼠”的故事。“D大人”的出现使得推理小说的矛盾被凸现,情节更加紧张,结局也更加不可预知。这种“黑色人物”的设置,出现在以后所有的推理小说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阿瑟·柯南·道尔爵士作品中的“詹姆斯·莫里亚蒂教授”。
当然,和下面谈到的五大模式相比,爱伦·坡上述的创造还不是最伟大的。
爱伦·坡不愧是创世天才,在他的第一篇推理小说《莫格街凶杀案》里,便创造出一种令后世千万推理大军魂牵梦绕、神魂颠倒的模式——密室杀人。
文中死去的母女身处一间少有人至的阁楼密室中,房门紧锁且有人把守,两扇窗子也牢牢地被钉死在窗框上,而狭窄的烟道又连一只猫都难以通过——凶手究竟是如何行凶,又是如何瞬间逃走的呢?
自爱伦·坡的《莫格街凶杀案》起,以“密室杀人”为代表的不可能犯罪模式成了“推理小说创作王冠上的宝石”。只要是热爱推理,只要有着最基本的好奇心和进取心,每个推理小说的创作者都以能创作出一篇完美的不可能犯罪作品为终身理想,譬如说我们的落魄撰稿人杜撰,再比如说小编本人。
以“密室杀人”为代表的不可能犯罪之所以在百余年里令作者“失魂”、读者“落魄”,以根本上讲是抓住了人心理中的弱点,创造一个事件表象与理性矛盾的共存体。“越是不可能做成的,就越是感兴趣试着要做”,人的本性使得这种模式永远不会失色。由此可见,爱伦·坡不仅是位天才的创作者,更是一位天才的心理学大师。
一八四二年,坡的第二篇推理小说《玛丽·罗热疑案》问世。坦白的说,这篇篇幅冗长,充满了逻辑分析的作品令小编我这样的超级推理迷都有些“是可以忍孰不可忍”。但抛开作品冗长的篇幅和爱伦·坡卖弄般的分析不说,这篇小说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完全不同于《莫格街凶杀案》的模式——天才的杜宾在《莫格街凶杀案》中尚且要亲赴现场,屈驾勘察;而在这篇《玛丽·罗热疑案》中,杜宾公子则完全是稳坐家中,仅凭手中几份报纸的报道(还是失实的报道),就解开了案件的真相——这就是传说中的“安乐椅探案”模式。
“安乐椅探案”模式是推理小说中的一种最为理想的模式,它将侦探的能力理想化,将侦探的形象完美化,这种模式自诞生以来一直饱受争议——此类作品一旦成功便会成为经典,而一旦弄巧成拙就会贻笑大方。
《金甲虫》问世于一八四三年。时至今日,我对这篇文章依然“耿耿于怀”——因为文中含有大量“乱码”般的信息。当然,这不能怪爱伦·坡,因为这正是他创造的第三种模式——密码解析。
天才的爱伦·坡是个狂热的密码破译爱好者,他曾经在报纸上刊登过广告,专门接受为人破译密码的工作。在《金甲虫》中,法国人威廉根据一张羊皮纸卷上的密码指示,找到了百年以前海盗留下的巨额宝藏。后来,柯南·道尔爵士将这篇小说一分为二,衍生出《跳舞的小人》和《马斯格雷夫典礼》两篇作品——连衍生品都如此如雷贯耳,坡的“密码解析”模式魅力可见一斑。
一八四四年创作的《你就是杀人凶手》是一篇“奇文”。在作品最后,真凶在被害人“复活”且“开口讲话”的情境下,心理完全崩溃,主动说出全部罪行——谁都不曾想到,真凶竟然是这个人!
这篇《你就是杀人凶手》抓住了推理小说最本质魅力所在——即谁是凶手。无论作品中拥有多么不可思议的设置,能带给读者最大心理冲击的,始终是凶手身份的出乎意料。爱伦·坡展示了出对人类心理把握的精准与独道之处,利用凶手身份给读者制造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从而使得小说久久不能被人忘却。
看看后来的经典推理作品,无论是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罗杰疑案》,还是埃勒里·奎因的《希腊棺材之谜》,或是约翰·狄克森·卡尔的《三口棺材》,都是在“谁是凶手”这一点上做足了文章,是要让所有试图提前“预知”真凶的人眼镜落地。可见,爱伦·坡的创立的这种“不可能真凶”模式是多么的不可逾越。
某种程度上讲,“不可能真凶”模式是一种心理作用的产物。而在一八四五年发表的《失窃的信》,更是将阅读者的心理揣测的通通透透——人们往往格外重视细枝末节,却通常忽略近在眼前的最最平常的事物——由此,爱伦·坡创立了“心理盲区”模式。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近在咫尺”——这句话是爱伦·坡“感官盲区”模式的最好注解。在《失窃的信》中,侦探杜宾受委托寻找一封谁也无法找到的信件。在杜宾轻松完成任务之后,缓缓说道,别人肯定无法找到信件,因为它被放在了一个过于明显的位置,所以谁也不会注意到。
联系一下现实中的经历,我们不得不承认,爱伦·坡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真理。在回想读过的推理小说,有很过时候,真相就发生在眼前,但人们往往被一些看似复杂的表象蒙蔽,忽略了简单的真理。阿瑟·柯南·道尔的《波杀来亚丑闻》、G.K.切斯特顿的《隐身人》都是这一模式的经典代表作品。
好了,我已经唠唠叨叨地讲了不少。爱伦·坡的五篇创世之作所创造的“密室杀人”、“安乐椅探案”、“密码解析”、“不可能真凶”和“心理盲区”这五种模式不知你记清没有。今后不论看到多么冗长、复杂的推理小说,都不用挠头,将这五大模式或对号入座,或组合出击,就一定会理出头绪的。因为迄今为止,没人能逾越天才的爱伦·坡创立的“五大模式”。
正是爱伦·坡的诸多天才的创造,推理小说的星星之火才渐成燎原之势。而当今推理领域的最高荣誉,就是以这位天才命名的“埃德加·爱伦·坡奖”。我们在享受推理小说的种种乐趣时,不惜铭记,这是埃德加·爱伦·坡的恩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