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4891
- 注册时间
- 2009-12-2
- 最后登录
- 2025-2-23
- 在线时间
- 6620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 | 怒 2024-10-21 20:39 |
---|
签到天数: 259 天 [LV.8]以坛为家I
书库警视长
超级无敌的论坛老大
- 积分
- 14891
- UID
- 1
元宝- 5030 个
金币- 17939 枚
热度- 1431 ℃
魅力- 2114 点
贡献值- 5216 点
玫瑰- 98 朵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关闭
×
核心提示:% i) O0 ]4 E+ I3 I w
% ]+ B( N0 V# G1 a( [
清初的时候,已经有一本小说《武则天四大奇案》风行于世,其主人公就是狄仁杰。虽然里面也有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但内容基本都是编出来的一个个破案故事。后来有所谓“四大公案”小说,即《狄公案》(狄仁杰)、《包公案》 包拯 、《海公案》(海瑞)、《施公案》(施仕纶),这一类的“侦探小说”,在社会上影响很大。 & e; h, b9 s" E( ?6 P+ c
这里面,包公是中国人最熟悉的。不过走出国门,名满全球的,还是狄仁杰。这得归功于一个荷兰人,他叫高罗佩。 * w2 l: ^' p# W6 _
上世纪40年代在重庆时,高罗佩读到了《武则天四大奇案》,他对这部小说中主人公狄仁杰屡破奇案大为折服,继而把西方侦探小说和中国公案传奇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比较后,高罗佩认识到书中所描写的中国古代法官的刑事侦讯本领,无论在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侦破奇案的能力方面,还是在犯罪心理学的素养方面,比起福尔摩斯、格雷警长等现代西洋大侦探来,均有过之而无不及。 . t% [' G' t8 s1 Z7 d6 p1 F
于是,他想到了将中国文化传播到国外的一个切入口,开始着手翻译《武则天四大奇案》———因为西方人特别喜欢侦探小说。高罗佩先是将之译为英文,又以狄仁杰为主角用英语创作了《铜钟案》。他原本准备在中国出版《铜钟案》的中文本,但由于中国出版商尚未意识到该作品的巨大价值,表现并不积极,高罗佩只好先出版英文本。 , ]* x. t3 p) s5 F% Z3 p- g
没想到《铜钟案》在西方大获成功,在出版商的一再催促下,高氏只能继续收集和组织当时中国民间流传着的狄仁杰断案故事。但写着写着,他感觉故事性太差,于是干脆自己来编,这下一发不可收,一口气写了16个中长篇和8个短篇,所以有了《迷宫案》、《黄金案》、《铁钉案》、《四漆屏》、《湖中案》等。高罗佩将这些故事集在一起,统称《狄法官的破案故事》,即《狄公案》。它们在西方引起了轰动,狄仁杰遂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被誉为中国的“福尔摩斯”。上世纪80年代翻译成中文回到中国,成为“出口转内销”的经典产品。
G& _2 Y# j$ C; o6 G$ |( w/ S; _' J, n: ^% `) |
 $ t3 n& _( i/ r& z" Z. X
+ Q0 c; A- \. p0 K' m2 ~0 C 狄仁杰,字怀英,唐贞观四年(630年)生于并州(今太原)的一个官宦之家。祖父狄孝绪,任贞观朝尚书左丞,父亲狄知逊,任夔州长史。显庆元年(656年),26岁的狄仁杰通过明经科考试及第,出任汴州的判官。 6 i2 a$ W$ [+ U( C$ W7 H' ]! M
% m2 D7 S$ n2 t2 N5 Z. \4 d, ~) D& v! y. c. G$ V
L7 X H! x P* |( K$ [) d
, t$ M G) i6 r6 J本文摘自《文史参考》杂志2010年第18期,作者:刘浪,原题:《历史上的狄仁杰并非“通天神探”》* [6 x% [6 N! W) p& v5 {" u( |
% R8 C3 Y9 ?6 o! z1 V& [! ~经历了惊悚片《深海寻人》和现代都市片《女人不坏》的不尽如人意后,徐克终于回归他的“武侠世界”,但当很多人猜想他会重拍《新龙门客栈》之时,徐克却把唐朝著名的断案高手狄仁杰的故事搬上银幕。“狄仁杰在我的感觉上是一个很完美的人,总是有这种人在世上,让我们感觉人间会很有趣,很多事情都还有希望。”看来,这位“新武侠掌门人”的兴趣和思路没变,狄仁杰成了徐克又一个“东方不败”。$ h) @8 q2 O2 V7 N/ {% _, ?' i
狄仁杰和“东方不败”最大也是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后者是一位虚构的人物,影片的主创人员所面对的载体是小说,而前者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当我们以影视媒体呈现之时,不能绕开的是史实。
: J# O- G( b4 F4 ]6 S* E可以确定,《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的狄仁杰绝非历史上真实的狄仁杰,绝大部分甚至全部的故事情节系虚构或重构。这是出于影片视觉艺术和票房成绩的考量,同时也是徐克个人对狄仁杰的理解。事实上,颠覆历史的又何止徐克一人,近些年久播不衰的《神探狄仁杰》系列电视剧,以及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相继推出的两部《狄仁杰断案传奇》,莫不如此。! G, H2 }6 [! x. ^
) Q; W2 v* Q+ B3 ~; `" y
8 z" H2 k6 z5 J0 s4 m8 H神判 而非神探- V% ]6 c6 ]9 S9 K/ Q
满腔热血的狄仁杰开始了他的工作,可现实很快给了他一次沉重打击———被胥吏诬告了一把。虽然不清楚诬告何事,但从狄仁杰后来刚直不阿的性格来看,估计多半是狄仁杰破坏了官场“潜规则”吧。幸运的是,这一状告到了阎立本那里。) `7 t0 k$ ~. g# Y0 I
阎立本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画家之一,尤擅画人物。《步辇图》《历代帝王图》就是他的杰出作品。他的画名太大,以至于有人称他为“丹青宰相”。不过这时候他是“钦差大臣”,正好到汴州考察。接触到狄仁杰这个案子后,阎立本不仅弄清了真相,而且发现狄仁杰是一个德才兼备的难得人物,夸奖他是“河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推荐狄仁杰做了并州都督府法曹。' k4 n. c; e' p
可能因为狄仁杰在地方工作出色而勤恳,特别判案方面才能十分突出,在地方上积累了将近20年的断案经验后,上元二年(675年),也被调到中央,当上了大理丞。这个官职品级不高,只是从六品,但地位重要,负责京师案件拘审判断罪,同时也复核全国各地的判案。% N: r# N4 r" L
狄仁杰刚到大理寺上任的时候,积压的案件已经非常多。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夜以继日,笔不停批,整整奋战了一年,就把积压案件全都清理了,涉案人员达17000人之多,事后竟然一个喊冤的都没有。数量之多,质量之好,在当时传为佳话,在今天看来也堪称神奇。% s7 \* \7 _% W8 O0 i- A5 c( z* d
狄仁杰让皇帝印象深刻的事情,来自一次执法纠纷中的犯颜直谏。唐高宗仪凤元年(676年),左卫大将军权善才、左监门卫中郎将范怀义误砍了昭陵(唐太宗陵墓)中的柏树,唐高宗大怒,命令立即处死。狄仁杰却上奏为二人辩护,认为他们罪不当死。高宗疾言厉色地说:“权善才他们置我于不孝之地,必须处死 ”皇帝盛怒,狄仁杰却神色不变,仍然振振有词:“现在依照法律,他俩罪不至死,而陛下坚持要杀,那么法律就无法取信于人,人们会很茫然失措,这样法律就失效了。现在陛下因为昭陵的一株柏树杀了一个大将军,千百年之后,人们会怎么评价陛下呢?如果我奉命杀了善才,那才是真正陷陛下于不道啊。”/ u% B2 b8 N7 m( e1 b
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故事的开头是:随着高达100米的通天浮屠落成,武则天登基之日亦将临近。但与此同时,骇人的自焚案接二连三发生,死者全为武后的亲信。一切究竟是逆天而行的天谴,或是有人暗中在挑战她的权威……从历史上看,电影的背景很可能是武则天崇佛继而兴起的大规模造像运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