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363
- 注册时间
- 2010-2-9
- 最后登录
- 2016-3-27
- 在线时间
- 25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 | 无聊 2016-2-21 21:44 |
---|
签到天数: 17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水晶金字塔
- 积分
- 363
- UID
- 515
元宝- 1254 个
金币- 232 枚
热度- 128 ℃
魅力- 55 点
贡献值- 73 点
玫瑰- 0 朵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关闭
×
1、对未知事物的好奇。
3 |) g8 M0 V5 d: w; } ' J3 H( M! d# e* G* f, n& j
这应该是最普遍的一个理由了。相对于其它书籍而言,侦探小说应该是最能满足读者好奇心的一种类型小说。无论是谁,只要他捧起一本侦探小说,看到一宗离奇诡异的谋杀案的出现,他总会自然而然地在脑中想到:谁是凶手?凶手是怎样作案的?凶手为什么要杀人?会不会有第二个人被杀?伴随着这些疑问,每个人靠直觉、靠经验、靠逻辑推理,都会不自觉地在脑中圈定一个嫌疑对象,猜测凶手的犯罪手法,摸索凶手的作案动机,这样不知不觉间就已翻到了小说的最后一页,在最终的推理解说中证实或推翻自己的想法,然后合上书本,心满意足地呼出一口长气。想要满足自己的好奇心,难道还有比阅读侦探小说更有趣的方法吗?大凡侦探小说(甚至包括非本格的小说),都有一个难解的谜题,有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读者自然而然就会燃起对谜题答案的好奇心,对最终结局的期盼也越来越强烈,而结局越是耸人听闻、越是石破天惊,就越能满足我们的猎奇心理。
+ w) F" o$ M) ~2 M ' [# ~$ o4 L I5 q, M# @5 M
2、对理性公正世界的向往。
J2 T7 N( ]1 k* U9 s " s2 v1 \, o& W6 U( W1 O+ g: _
在侦探小说中,一个外表看似和谐、人人之间相亲相爱的人际关系社区被一宗残忍的谋杀案所打破,死者已矣,生者何堪?为了恢复这个社区的和平与安宁,必须让违法的凶手无路可逃。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侦探最终揪出凶手,使其得到法律严惩,使社区重获一个宁静公正的空间,让读者不自觉间也得到满足。侦探通过理性看穿凶手所作所为,以快刀斩乱麻之势,从混淆不清的情感纠葛、利益交锋中直指真相,是西方人历史上理性精神的反射。
( G+ W" G2 ^7 h/ w+ n
* x6 F* y6 e- B' a' }" }5 X, E( L 3、逃避现实中的种种不义,在英雄行为中得到慰藉。
7 J/ h: b. g& V% m8 r2 H0 q
' |: c; R2 f5 Q: O/ k 这个理由和第二个理由是一脉相承的。阅读侦探小说,读者心里都很清楚:无论凶手如何狡诈,作案手法如何复杂,作案动机隐藏得有多深,最终都逃不过侦探的法眼。在这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现象是不会发生的,坏人都会被绳之于法,我们所要做得只是跟随侦探的思路,一起推测案情的真相而已。正因为如此,凶手在书末要么被抓,要么自杀,要是苦无证据,侦探甚至会亲自动手解决凶手--就算犯法也在所不惜,因为读者需要一个“安稳”的结局。在现实中,世事往往是黑白颠倒,看侦探小说能让我们在自己心中建构一个不受外界侵染的、公正而无私的世界。
! e8 D; O7 @0 ]2 N
- v5 B& |0 z% t- L) ^ 4、开拓眼界。
, y' z8 @8 F% h( g6 L9 v 5 _! u' X" L) f' ?) z
以赛亚·伯林曾把知识分子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狐狸型”,意思是博学多能,像狐狸一样,侦探小说作家大致属于这一类;一是“刺猬型”,意思是耿耿一念,刺猬一般彷佛动也不动,这是纯文学作家们的写照了。台湾著名侦探小说导读家唐诺也曾说过,大凡侦探作家,大概多是狐狸,他们懂解剖、懂药物、懂法律、懂化学、懂大千世界诸多千奇百怪的事物,每个都像华丽鲜采的碎片一般,在万花筒式的小说中令你惊叹。很多侦探小说作家还喜欢把自己生活和爱好经过变形渗入小说之中。这样读者经常在不自觉间就知道了不少知识。如克里斯蒂的第二任丈夫是考古学家,她就在小说中加入一些考古知识和异域风情,使小说读起来趣味更增;有人读完埃勒里·奎因的《十日惊奇》后,竟赶着去读《圣经》;还有人读完横沟正史的小说之后,跑去学习江户时代的历史。至于说看完约翰·勒·卡雷等人的间谍小说后,对间谍生涯多了一份理性认知,或由于迪克·弗朗西斯的赛马侦探小说而长了关于赛马的见识,那都是屡见不鲜的事了。
2 F8 X) |: u! m _/ F 8 K0 B! }% V& c- d S
5、训练逻辑侦探能力。+ k2 ^ M* A3 i8 }
( c, S9 h1 ~! [2 G; M 这是一个比较功利性的原因了。阅读侦探小说不一定能提高智商,但却一定可以训练出其它方面的能力,比如对细节的观察能力、对人性黑暗面的洞察力、理性思考能力甚至培养出有条不紊、冷静客观的办事习惯等等。侦探小说和逻辑推演是分不开的,事实上的确存在这么一些人,他们阅读侦探小说的目的是在做纯粹的猜谜游戏,把和作家之间的智力交锋当成阅读作品唯一的乐趣所在。这种纯理性的读者以奥地利著名逻辑哲学家维特根斯坦为代表。8 r2 H5 ~1 G1 M2 J' r6 f$ C0 ~
3 ~6 ?" s5 }( e7 z3 u' h' c, S$ {1 e
6、感受纯文学的魅力。
& I! P0 `. O3 N0 m# W! [ $ E4 P" U% I" H. [- h n
汉密特的《马耳他之鹰》出版时,权威评论写道:“胜过海明威的任何一本小说”,而美国大众文化研究专家威廉·诺兰也曾以试探性的语气说钱德勒可能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好的作家”,格雷厄姆·格林、约翰·勒·卡雷这些间谍小说作家也都在纯文学文坛上拥有极高的评价。阅读这些人的侦探小说,享受到的是阅读本格解谜作品所不一样的乐趣。, R' U% l- s& d5 ^+ |9 @
, h4 G' [9 d9 X# N7 V8 C; y
7、阅读感觉上的轻松、无负重感。
+ F% x! M& G4 y! v# T
; A4 X) X7 F8 o" c- s! F' O9 } 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侦探小说并不需要真正的智力参与。侦探小说是类型小说的一种,有其固有的规律和模式可寻,作家构思出一个谜题之后,就可根据类型的叙事模式结构出一部小说;而又因为类型化是有模式可寻的,所以只要有作家能够打破游戏规则的束缚,可以创造出可称之为“创新”的作品,也更容易满足读者。一部优秀的侦探小说,无论它有着多么复杂曲折的谜题设计,都不会损耗太多的脑力精神--这种轻松的感觉正是读者所追求的。
6 R- v0 m( e4 x2 F! U% N% M$ f! q 2 f& K# c4 G$ p1 N6 Q1 O; t
8、怀旧。" U: R4 P! U9 f, \$ J4 f% s
, C5 K8 w* Y, h) q* c E0 w4 }
有一部分读者是这样喜欢上侦探小说的:小时候通过种种途径阅读到几本侦探小说,长大后在回顾这些书时渐渐渗入了对自己童年生活的想象或对往事旧影的回忆,慢慢重新喜欢上这些书,爱屋及乌地读上了其它侦探小说。1 j3 N) w8 {$ Y2 L$ K0 x
9 ?* Q7 n' B' {# f' m4 a) H& R 9、虚荣。
5 [+ U$ `( d5 K/ x* r) A
4 B# G- C) q. K6 g 这是比较奇怪的一个理由了。由于阅读侦探小说时常被人视为较高智商人物的特权,不免有一些人读侦探小说只是为了给自己添加一个虚拟世界中的身份证:证明自己比旁人高明。
2 y! C( {3 n4 s6 D$ R
/ C$ w! l1 T. z8 {5 t 10、喜欢侦探小说需要理由吗?不需要吗?需要吗?不需要吗?我就是喜欢,你管得着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