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关闭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26|回复: 16

十位欧美推理小说名家介绍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3-21 10:10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22

    主题

    22

    回帖

    64

    积分

    少年侦探团

    积分
    64
    UID
    270
    元宝
    435 个
    金币
    181 枚
    热度
    28 ℃
    魅力
    4 点
    贡献值
    0 点
    玫瑰
    0 朵
    发表于 2010-2-4 23:4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关闭

    ×
    一、一手用矛批判,另一手藉盾创作,推理评论暨小说家:基亭(H·R·F·Keating)
    # g( b: h" c" Z: D$ [0 o8 V) U, x
    2 X5 l& T! Q5 \) S" g9 D
    , M% v! y0 V" n9 m, F# o% T著名的推理小说评论家、奥古斯特侦探俱乐部的总裁、皇家文学會社的成员、福尔摩斯
    2 v( K4 e+ t. r& P, e! o( s" b学的研究专家、英国作家协會的主席、以及杰出的推理小说作家,这麼多显赫的头衔,加起2 W6 X) b0 x# P  y; m: ~
    来却指向同一个人,那就是基亭(H.R.F.Keating)。% M) ~$ Q; O' j

    1 r0 C0 d0 a% L0 V# m% B6 E& O    以学术研究之心,撰写推理经典评论
    8 `. G- P; P+ a1 h& o5 r7 r: h: c, A( A2 \! s: K
        1926年,基亭生于英格兰东南部的萨西克斯郡(Sussex)。他受教于墨茜特学校及都
    + T. F% C' M8 d4 }( k2 t& j柏林大学,中途曾一度被拉去陆军服役,但整体的求学阶段还算顺利。1953年起,基亭展0 D3 o" h, k" R" L9 d5 [
    开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生涯,七年之间先后在《电讯报》及《泰晤士报》两大报业工作。
      }# r7 g1 O- ^! g! W2 K% x1960年,基亭决定转为自由作家,直到1967年,他才重回《泰晤士报》担任犯罪小说的书
    % C8 Y- s  A) G" n4 @, C  P  G. E评家。基亭对于推理和犯罪小说所付出的苦心研究,使他成为该类型小说中首屈一指的评论
    * u! G- X; B# U5 l4 I; C2 A0 c家。其著作包括《Sherlock Holmes,The Man and His World》(1979)、《Crime and
    % R! |5 j- p! g! l5 i& RMystery:The 100Best Books》(1987)、以及非常重要的推理写作指南《Writing Crime( b! H" R& [6 L- i9 p
    Fiction》(1986)。9 j( V- ?7 n; K- ~, ]0 K2 [& b  d

    % o, E" C8 U2 N9 `    另辟新径,印度探长异军突起4 b, A; {$ b7 s" q' d+ ]

    ; i" [  V( W$ t/ O# {+ b    在小说创作的方面,基亭的功力也是倍受肯定。他的作品以严谨的布局、优美的词藻取  y3 L6 ~6 D3 z% |
    胜,因此无论是看热闹或看门道的读者,皆可从中获得阅读的满足;即使是位居偏狭乡下地
    / K/ M& ~* G3 R: e. k区的读者,也能在基亭熟练的生花妙笔下,不禁对故事中的角色产生兴趣与认同。1960年
    , H' Z" Z1 Z0 {' n7 J7 s初期,为了在竞争激烈的推理文坛中闯出一条新路,也为了打入广大的美国市场,基亭突发
    9 R: E- w% h5 J, w8 @2 ^奇想,决定将故事背景设于西方人好奇的东印度国家,并杜撰一位其貌不扬的印度警探为主
    . p8 u9 }" h& Q2 ?* M+ u角,这就是后人所熟知的孟买刑事调查局探长沟帖(Inspector Ghote)。这位害怕失败、/ n! a& P5 v* k; @$ j$ Y0 v- t
    但绝不莽撞行事的印度探长,首次出现在1964年的《The Perfect Murder》,这部作品一) V* V2 t! c7 S8 E! H  d! _# X+ g
    发行上市,就让老美轻易接受沟帖既笨拙又大智若愚的行径,而且分别登上英美两地最重要! O# O" j  z. Y. B' J* ]1 T
    的推理大奖:美国爱伦坡的最佳新人奖、及英国犯罪作家协會颁赠的金匕首奖。
    + p: ~) i9 b$ }
    ) v  B1 E: l- e" ]: {    从浪漫派到写实派,细观东西文化冲击+ ~& v/ C" O/ g

    & J$ F$ r+ l  D  x  a; N+ m- f    一炮而红之后,基亭开始编写一系列的警方办案程序小说,书中的主角沟帖跑遍全印- B" \) o& H* a, R0 {; h
    度,甚至可以直闯佛门圣地查案。不过,基亭自承在创作的头十年里,他从未涉足印度这块
    3 k1 g( H: l- ?# u7 ]1 r2 C( v土地,所以故事情节难免因天马行空的想像而失真。后来他屡次造访印度,作品因而逐渐趋
    + X. ~! @; S5 \- C近于真实,是故日后沟帖可以飘洋过海至英格兰伦敦追查线索(《A Remarkable Case of
    ; W4 p7 v! ?. v7 d# ^  rBurglary》,1976),或是捞过界到洛杉矶缉捕逃犯(《Go West,Inspector Ghote》,. D: e5 N& p1 Q5 N
    1981),这些都是基亭迎向写实风格的转变。9 g" @; D% O2 Z5 K- }
        沟帖系列小说与其他名探系列小说的最大差异处,在于基亭对东西文化的两相冲击下所
    ) b  L5 R2 L* Q衍生的文化转变现象,有深度且迷人的刻画描写;特别是,我们在书中看到当时的印度上流/ D( [- H2 A7 X7 |
    人士,完全继承了英国统治主权的西式作风,而这项对社會观察的特色,遂将通俗的推理小4 A& F" N( g5 ^9 j% J
    说提升到经典的文学作品之林。这即是基亭能够享有推理大师地位的首要原因。: }3 J8 j; S& S" q

    * E% N) \, ]$ @    其他重要作品:9 i( [8 k0 r& `  R" y
    4 E9 e: `7 }' P8 @. a
        《Inspector Ghote Plays a Joker》,1969;- O$ K% p  E2 ]% d/ u$ ]
        《Filmi,Filme,Inspector Ghote》,1976;
    1 d8 V) c- [% H4 `: G    《The Sheriff of Bombay》,1984;
    ! Y& O! i" Q& y2 q    《Dead on Time》,1988;' s1 ]" B8 J* K/ ]2 _* E1 c0 i, q& B
        《The Iciest Sin》,1990。
  • TA的每日心情

    2015-3-21 10:10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22

    主题

    22

    回帖

    64

    积分

    少年侦探团

    积分
    64
    UID
    270
    元宝
    435 个
    金币
    181 枚
    热度
    28 ℃
    魅力
    4 点
    贡献值
    0 点
    玫瑰
    0 朵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23: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崇尚神秘主义、渲染阴谋论的多产作家:萨克斯·儒默(Sax Rohmer)
    8 W, n# J% g5 \. z. ^
    ( v! j" g. U& f5 b; y; N1 Y8 a/ A) b
    ( s0 y4 Z8 T; \( E; A" I
    以创造出神秘小说中,最邪恶的角色-魔鬼博士傅满州(Dr.Fu Manchu)而享誉文坛的; V; A- e, S( ~1 V! f' A0 j
    英籍作家萨克斯·儒默(Sax Rohmer),在长达60年的创作生涯中,对推理小说最大的贡, i5 F" ?' Y( b: P* O
    献,其实是塑造了多种虚构侦探的类型:暴躁易怒的苏格兰警场总督察Kerry、活泼朝气勃2 Q& P1 ?, X; F5 }2 }& ?
    勃的法籍侦探Gaston Max-此法国佬比白罗还早出道5年、大法官法庭里的小律师侦探8 f3 y' X6 u, r+ j
    Paul Harley-此君比梅森探案更早亮相10多年、以及光靠睡觉就能够破案的Moris Klaw
      q- d  T5 e6 l6 I2 e  t5 L9 @-此人称号为梦幻神探(Dream Detective)。如此多才多艺,文学成就备受肯定的儒默,
    # I. w1 ^) `" F8 `5 g1 f一生中泰半过的竟是穷困潦倒的日子!原因何在?
    ' s. c% R0 n9 K  ^
    : q$ X1 u+ f$ Y  f    出身不高,幻想是名门望族! ]: q6 E9 f, c/ [
    9 ~4 N8 k0 C) t* e! W
        所有的不幸都得回溯到最早的源头-童年。1883年,萨克斯·儒默出生于英格兰的工
    9 U) S4 L/ n5 p9 g; |3 o: `& ~业城Birmingham,他的本名其实是Arthur Henry Ward。从小,他就常听到酒后乱性的母亲
    ; u, g0 F' u0 g! d7 N3 s满口胡言乱语,说他们是一位17世纪伟大将军Patrick Sarsfield的后裔。这个说法因此
    ' n6 S! x' a/ y' j/ a1 J3 k在小儒默脑海中凿刻出深切的印记,也使他飘飘然地自以为是名门之后,在18岁那年,儒
    ) k/ b* W! Q2 X; j: {默索性把Sarsfield的姓氏并入自己的名字中,变成了ArthurHenrySarsfieldWard。由于8 R$ e% d6 o2 \
    这种希望攀权附贵的潜意识作祟下,儒默养成一掷千金的奢华习性,再加上几次不当的投资$ f) e. _9 A5 q" h. x
    失败,终于赔尽他一生之所有。
    0 m8 w7 K5 ]. X4 Z2 t; d" w% j3 Y4 l% {6 M
        创作力旺盛,想像力丰富. j6 E; T6 {8 l9 i; J

    8 L3 {2 \9 Y; N* k  W6 k( D* Q( I    儒默虽然搞不清楚自己的身家背景,不过却很笃定自己一生的志向-作家。初期,儒默
    ) d% t; h  t% W0 p! Z屡屡被退件,而这些文稿居然多到可以贴满房屋四壁;战斗力旺盛的儒默不但不气馁,继续$ ~' [6 S0 |8 _  ]3 |: m: v
    创作不辍,他甚至自信满满地曾将一份退稿连投同一家出版社三次,而且每次的内容都一字
    & Z& H4 |0 O. d/ T$ D2 V0 O不改,唯一的差别仅仅是在稿纸上涂染五颜六色的外框!尔后,当儒默的作品开始被书商出
    " o0 L- ?; l% O9 E5 {版发行时,他强烈的创作欲望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举凡是大众看的小说、听的流行歌曲、音
    4 t( X$ x6 F" r) P/ {# g2 L乐厅演的戏剧,以及报纸的专栏评论,能卖钱的他通通不放过。也因如此,在某次接受报社
    9 W0 B; K7 Y/ a, W; e2 Z委托前往伦敦Limehouse区的采访过程中,儒默因缘际會得知神秘老板Mr.King的传说故
    6 H2 I+ {' y4 X% G# ?. v事,因而引发他的创作灵感。就像是玛丽雪莱造访拜伦的古堡之后,刺激她写出恐怖小说
    + J/ m, n5 p& u& c《科学怪人》;儒默在Limehouse一游后,回去就创造出傅满州这个永垂不朽的虚构人物。
    * J2 Y1 q' y0 `% P2 PLimehouse據说是当时中国人群居的大本营,其龙蛇混杂之乱象,即使在光天化日下,非中" i( j" A& c! w4 R, g& k0 M. O4 N
    国人在此出入也可能有杀身之祸!儒默于此地多次耳闻诡秘的大头目Mr.King,于是他在这
    7 c/ c" J; Y/ l) N8 _) t7 Y- f& v个从未谋面的中国人身上发挥丰富的想像力,捏造并延伸出一系列的傅满州传奇。6 N9 Z1 V% N( W7 C. V- B

    0 X0 ?; M" X, R$ I; Z    旁征博引异国文化,塑造人物栩栩如生: I1 P4 l9 x3 i# y/ \
    / ?, _6 h3 O3 B, T8 I' o
        一般大众都以为,儒默可能对东方国家特别情有独锺。事实上,儒默最感兴趣的其实是
    " e- M% c- ^2 o5 s$ ~  J: q! U中东文化,尤其是古埃及文明。而他在这些异国文明所投入的研究热诚,都转换成其作品的
    + e4 U: M+ _3 |7 n! T一部份,无论是药物、毒器、以及各地特产的动物,儒默对它们的背景、用途,都有极钜细! D8 b' u. Y) p) r# x; B4 Y. `0 R
    靡遗的叙述,让人读之如入实境。1959年,儒默死于美国纽约,他生前创造的最后一个新
    ' Z9 ]$ w. K7 [0 j9 q角色,即是傅满州的女性变奏版本-名为SUMURU的女阴谋家,算是儒默送给全球读者的最
      a! e  U, p( n- }8 g, L后一份礼物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3-21 10:10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22

    主题

    22

    回帖

    64

    积分

    少年侦探团

    积分
    64
    UID
    270
    元宝
    435 个
    金币
    181 枚
    热度
    28 ℃
    魅力
    4 点
    贡献值
    0 点
    玫瑰
    0 朵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23: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悲天悯人的人性关怀作家:玛格瑞·艾林罕(MargeryAllingham)
    - {, ?+ i% m( h0 w. N6 H0 ^% c9 k
    ! A6 x' s7 m8 H' t
    3 X- H3 r2 \, y; t; i俗话说:天生我才必有用。那麼,在一个众人皆作家的家族中,再多产生一个作家又有
    ! X4 P* w3 g, B& ]何意义呢?英国女作家玛格瑞·艾林罕(MargeryAllingham)是否曾经如此质疑过,我们不得
    ) v% O9 c0 Y* Q8 _& t+ Q9 l而知。然而,1904年出生于一个作家、编辑群聚的家族里,艾林罕的确这样表示过:“我1 o! ?/ I+ ]- U2 [
    的族人将写作视为打发时间的唯一可行方法,并且也当它是维持生计的唯一来源。”这位后' H) a) q# p5 F6 O" @  H3 q
    来成为推理大师的女子,自小就接受这种想法,并浸淫于创作鼎盛的家族风气之中。于是,
    0 r6 E3 k4 P2 f年少的艾林罕很快就崭露头角,19岁芳龄即发行了自己的处女作《BlackerchiefDick》,
    / c/ e5 a! E7 b7 _0 C* i% k这虽是一本历史惊悚小说,却是她迈向20世纪伟大犯罪作家之一的生涯起步。
      V" V# _8 w7 ]3 a; c5 |: p6 k
    3 d' }) `  L5 W6 |; P6 b- u    婚后创作力大增
    4 S& M, O2 K" R& W5 {* W+ s1 Y! |' c! v5 G! m
        23岁那年,艾林罕下嫁艺术家暨杂志编辑PhilipYoungmanCarter,此君其实与她渊源: G8 d& _6 r' d1 v6 a9 m
    颇深,数年前那本《BlackerchiefDick》的封面设计,即是由他亲手完成。此正是“妇唱夫
    5 I; B* r" l/ f% b" H随,其乐融融”。昱年,艾林罕的第一本悬疑小说《TheWhiteCottageMystery》问世;再相
    ( B/ B0 u: R  R6 Z( _隔一年,她完成了《TheCrimeatBlackDudley》,并在此书中介绍她最富盛名的神探出场,
      _3 S& Q; {7 C& Y0 W此人就是艾伯特·坎比恩(AlbertCampion)。从此后,坎比恩便成为艾林罕系列作品里,) a- e' Z% F3 v5 D4 G
    打击罪犯的代言人。! ]. \7 V, `4 n* n7 N! W/ w

    , c9 ^, i: B) m    创作三部曲; O9 k3 p* r) @3 K1 J5 U

    ; k9 B4 G' G& u  c$ C. k% A    艾林罕早期作品的风格,着重于纯粹惊悚的情节渲染,然后逐步揭开国际犯罪阴谋的真3 i  a) s3 A- F, `: l# B
    相;而后,主要人物坎比恩其怪异滑稽的特性逐渐被淡化,艾林罕的笔触转向人物内心的刻# i1 J4 R2 X8 K; I' `
    画,以及办案过程的细腻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艾林罕投身于社會道德重整与战后重建
    3 W" I1 A/ K2 h" \6 @5 o的募款等活动,使得她的作品呈现了人道关怀的面貌:在此阶段里,神探坎比恩退为陪衬的
    , P( H: p  A0 t/ u, V背景人物,罪犯反而跃身为整个故事舞台的中心。多年来,艾林罕独具的幽默感,一直是她
    # E& F7 x8 H7 P: X0 [作品里不可或缺的重要素材;但是,随着她年岁渐长,幽默的特质越显黯淡,因此,艾林罕5 a0 Z4 i2 C6 a! `
    在战后的1952年作品《烟中之虎》(TheTigerintheSmoke)虽严肃深沈,却是她评价最高的
    $ Y3 o1 l3 q  Y9 Q, O' s作品,也是推理小说史上公认的经典钜作。% N# @0 Y7 M$ o( }

    2 b2 Y* S, `1 B) j/ G2 q    因了解而关怀人物角色7 f& z* Q/ Z2 V0 {  z0 f# A- @+ ^
    * |& ?0 ?! S  X- j
        整体而言,艾林罕的作品中看不到轻蔑嘲笑他人的犬儒主义,也不會带有排斥愚民的菁
    ! W9 |1 ]( F# }$ Y英思想,更不會充斥着对低级趣味事物的陈述。艾林罕关心她笔下的人物,并且打从心里去7 f2 s$ i8 e, ]" O: [9 d& j, N, f
    喜欢他们、了解他们的需求。1966年,艾林罕因癌症不治而逝世,她的先生Philip执笔协# y7 ^4 @0 T5 ~  P$ ~* O. z
    助完成其遗作《CargoofEagles》。1970年,Philip也跟着撒手西归,神探坎比恩的传奇故% \  h: L9 X6 c; O+ Z* C- Q* b
    事于此终告落幕。重要作品包括:1 q: u$ \5 h7 c9 u, s; O! @1 D
        《TheCrimeatBlackDudley》(1929)、" N& ~; I1 l7 r; \5 ]/ x+ {
        《甜蜜的危险》(1933)、
    8 J- p9 H" J  n! w' I    《DancersinMourning》(1937)、4 x. P, X: `1 L6 b/ C& E/ D3 k! Z
        《TheFashioninShrouds》(1938)、
    9 _- M7 W/ u7 v    《InTraitor’sPurse》(1941)、4 K. H) K' g% Z/ ^3 c0 h
        《烟中之虎》(1952)。
      x/ r7 K+ n  B9 |  s& L( Q% s' 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3-21 10:10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22

    主题

    22

    回帖

    64

    积分

    少年侦探团

    积分
    64
    UID
    270
    元宝
    435 个
    金币
    181 枚
    热度
    28 ℃
    魅力
    4 点
    贡献值
    0 点
    玫瑰
    0 朵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23:4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悠游于严肃与通俗之间的大文豪:葛兰姆·葛林(GrahamGreene)
    ( [7 q9 j' y" F0 V' v8 I3 x  l. [1 J' S) D2 _+ Q

      L" D1 W6 I' Y) P% d4 S* o/ A作品数量甚丰、文采多才多艺,是长篇小说家、短篇故事作家、剧作家、也是新闻评论
    8 s& Y/ ]: F$ `& g  |家,文本中总是以政治脉络为背景来铺陈,呈现出道德矛盾与挣扎的主题,这就是葛兰
    : H7 I* x: d% d& [; F( T姆·葛林(GrahamGreene)的文坛地位与风格。
      [, R- R5 {2 x0 [' i
    8 d/ B) W( m' f. d* \! _, A    阅历无数,著作等身/ u, W8 ?/ Q7 F4 n7 [4 T

    ! L1 z( x9 {, T( S3 K& {    葛林的家族中,可能流着优质作家的血统,他的表哥RobertLouisStevenson,也是享
    1 h2 ^% y- f( h, z/ ]# u1 `" @有盛名的小说家(《金银岛》、《变身怪医》)。Stevenson曾十分看好表弟将成为一流的
    ! C4 f0 _2 z- ~% ]说故事高手,不过,葛林的成就远超过他的期待,因为葛林的笔法多变,悠游跨越于各种小
    0 j3 ?7 m: A2 z2 l说类型之中;甚至,葛林文本中探讨的议题深度,足以让他超越一流,成为永垂不朽的伟大4 z; j9 t- `# B& [
    作家。
    + r( B2 X& M4 U1 A+ G  [' x0 s3 w    1904年10月2日,葛林生于英格兰的Berkhamsted小城,他毕业于名校剑桥大学后,
    6 ?) N* _3 J" \2 r; n先后于《诺丁汉日报》(NottinghamJournal)、《伦敦泰晤士报》(LondonTimes)担任记4 s  t, y# g& J5 T
    者的工作。1929年,葛林发表了小说《TheManWithin》的处女作,随即离开《伦敦泰晤士
    ! i- A5 i; w; V6 L1 ?$ i, Z' a. l报》,转往《观察家报》(Spectator)改任影评和文学编辑。二次大战期间,葛林在英国6 h: J( c/ T$ }) A& K
    外交部担任极重要的职位,战后他卸下公职,四处旅行,足迹遍及南美、东欧、非洲、和亚4 m, U3 [, k& _! Q' C' z! `
    洲,同时以自由投稿人的身分继续发表著作。
    + w: Z' [  G5 s0 p, R; s
    7 m- n( ?! z9 q" r4 J    内疚与救赎的拉锯,邪恶对纯真的冲击
      Z+ m  G0 l& W/ F. m1 l5 p- `. F5 N$ h0 P5 \
        葛林被世人认定为20世纪最重要的卓越作家之一,他所创造的小说世界里,充斥着苦$ R$ K0 V( L1 h7 k. K
    难的考验、人性的冲突、以及意识形态上的对抗。不过,葛林的前三部小说并未引起注意,
    * k' F: y+ M5 i) H# J% H2 i直到1932年的《史坦堡特快车》(StamboulTrain)问世后,他才赢得应有的名声。葛林作1 R6 j/ o+ E" D, m4 p8 T7 }9 ^
    品中最著名的标记,就是如恶梦般不断纠缠重复的主题-内疚与救赎的拉锯、邪恶对纯真的: e( S6 t9 t5 ^, ]0 A! J3 C
    影响。这种刻画正邪交融而对立、善恶共存又对峙的文学特质,我们可以在他的小说看到佐
    ; f9 V5 d/ z' S5 l$ Y证:1938年的《BrightonRock》,主角是一对雌雄少年杀手,男的冷血粗暴,女的却是神
    8 X2 f/ I( d/ k" ?圣纯情;1940年的《ThePowerandtheGlory》,描写逃亡的牧师与恶棍之间的冲突斗争;
    3 n5 P) J7 E. v% \# \* ~1950年的《TheThirdMan》,RolloMartins必须面对贪图不义之财的商人HarryLime,谁知, M* x' V* I* z" [, I, U- E
    这奸商竟然是战争爆发前的儿时恩人!
    ) J7 u/ o, J  O2 a9 f    天主教义的宗教色彩,散发娱乐的阅读享受葛林作品中的另一个特色,是蕴含着宗教色
    4 s: y/ T/ A) y" f4 b$ [彩,常见以天主教义为中心主题。由于葛林并非天生的天主教徒,他是在处女作发表前两! X: d+ W4 J+ P' j! j( W& ~! ^. L
    年,才突然转为信仰天主教,因此有人质疑,葛林是否为了取得合理的“执照”而加入天主
    4 Z( @0 o& N) @4 {7 e" c教派。然而,葛林和G.K.却斯特顿虽同是改信天主教的叛徒,但其立意却完全不同:却斯/ m; T9 ~+ n# D. \; h& i" h- c4 E
    特顿在信仰危机中,从天主教寻得自由解放的自我快乐;但葛林(或是他笔下的人物)若隐8 w# a+ j, d% \% B. `+ T. {8 i
    若现地在每部作品中坦露受苦烦恼的经过,而这些挣扎所架构的剧情故事,却为读者带来了
    4 L  c* T/ R1 i6 ^/ F3 _阅读上的娱乐效果。7 C5 j" u: [# h

    , [6 g5 [8 ^5 p9 j    诺贝尔文学的肯定,推理文坛的重视9 p1 E! K: m$ B) g# N& p
    & T% K" h3 o2 o! _  i* \: s
        葛林非常在意自己作品的定位。他自己将题材较为严肃的归类于“艺术小说”,其他则# L. `+ s( @5 t) y0 k
    界定为“娱乐作品”。有趣的是,这样的认知却因人而异,譬如有些美国评论家把
    + x' t9 E5 P, ?《BrightonRock》视为通俗的娱乐作品,但在英国,它反而是一本广被认定为深奥渊博的严
    " y9 b4 `" \7 X% g/ V* j- ^, n肃小说。葛林虽非正统的推理小说家,但《TwentiethCenturyCrimeandMysteryWriters》却
    ! C1 D# {% R* p* U( p( }$ n/ j统计列出关于葛林著作的传记、评论集、和书志学文献,至少有31部之多,可见他对推理9 E/ Z6 G& J3 G
    文学的贡献,决不可等闲视之。葛林晚年长住法国尼斯,1991年4月3日死于瑞士,他生
    ( U" M, H  p  P. }( l. D' y前获奖无数,光是诺贝尔文学奖就提名他21次,可惜总缺了临门一脚,始终未能如愿以
    0 k( Z* B0 g$ W. R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3-21 10:10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22

    主题

    22

    回帖

    64

    积分

    少年侦探团

    积分
    64
    UID
    270
    元宝
    435 个
    金币
    181 枚
    热度
    28 ℃
    魅力
    4 点
    贡献值
    0 点
    玫瑰
    0 朵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23: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承袭冷硬派风格的“字母女士”:苏·葛拉芙顿(SueGrafton)
    " L8 G. {; G; Y& A3 m4 y! X3 e0 v# Q

    ) u3 Z# z  p6 E, C0 N0 l0 H0 }) l  F

    & u# e7 ~0 P7 G6 I. z- I及冷硬派私家侦探这类的狠角色,一般读者想到的都是那豪气干云的铁铮铮男子汉,. ?" v/ l" k3 P9 i$ E9 h7 Y/ j
    彷佛这个职业领域是男性的特权、女性的禁地。不过,到了推理文学的近代史,成见陋规终7 A5 c6 U" k) {) b5 H2 T8 l) l
    于被打破了,一波由女性私家侦探主导推理案件的浪潮汹涌袭来,而掀起此70年代革命狂3 K# x% p6 A$ t
    潮的是美国女作家MarciaMuller,因而造就了开花结果大丰收的80年代。其中,在这十多$ l% ]! [+ u7 U( e
    年女英雌人才辈出的黄金时期里,苏·葛拉芙顿(SueGrafton)所创造的女神探金西·密尔
    $ [8 g, E" x4 {虹(KinseyMillhone)【注:台湾译名为金丝梅芳】,堪称是最杰出的小说人物之一。
    ( \% T9 v9 ^( o* ^7 T, J! S& x0 _
        虎父无犬女,跨足小说创作与电视编剧$ W; Y4 B7 I- T; p  b5 h7 h
      i' _. I8 i$ h% o
        1940年,葛拉芙顿生于美国肯塔基州,长于路易维尔市。有道是虎父无犬女,葛拉芙
    ; N9 _% p/ ?( I2 O# y4 e; ]8 V顿日后會走上推理文坛,正是因为她有个写推理小说的老爸C.W.Grafton。1967年,这个小
    8 z4 J/ j0 O! x女儿以处女作《KeziahDane》崭露头角,两年后的第二部作品《TheLolly-MadonnaWar》被/ t9 D$ M' C1 O& ~4 v
    电影片商相中搬上大银幕,葛拉芙顿自己还参与了改编剧本的工作,这个意外转折导致她除4 D; I5 m% |/ `8 O
    了小说创作外,还跨足电视电影的编剧事务。80年代末期,她曾将克莉丝蒂的英国作品,+ o7 s! y$ b, \% }) [* z
    成功地转换为充满美国风情的电视剧集。
    ; p3 n% o) f+ w3 P( w$ j2 X
    . W. M# X6 F; d/ x- B    AtoΖ的字母排列游戏; n% w6 o! y# W# _$ S. O

    1 ]# l5 R8 I0 U6 K6 I9 x    葛拉芙顿最为推理?说迷津津乐道的,即是她“字母女士”(thealphabetlady)的着
    * r! R) G+ ~4 M名称号。从1982年起,葛拉芙顿每一部金西·密尔虹探案系列的书名,皆按照英文字母的2 @; K- h' k: P5 S
    排列顺序来命名,如早期的《AisforAlibi》、《BisforBurglar》、《CisforCorpse》、
    4 N8 V% j- |) T; [9 L《DisforDeadbeat》……到新作《NisforNoose》,她以此设限来增加自己创作上的难度,8 k" \. B2 S# D  U+ K' v
    且乐此不疲,而读者也和她培养出私密的默契,在对她每年出炉新作的引颈期待中,臆测她, C: i9 ~9 J* t* r: e+ h8 n$ {) g
    又如何以字母来大作文章。事实上,葛拉芙顿这样的奇异作风并非自己首创,而是师法其父9 D) o, b1 Z1 ?( M$ o& V3 v6 ^
    运用歌谣连续行列来为小说取名的模式,因此,金西·密尔虹系列不仅是葛拉芙顿的代表
    " E$ a  O& `9 I( N( r作,更是她向父亲致敬的作品。% `7 @- y8 Q, R/ r" e6 Z

    5 @) b- l5 f8 K    真实与虚拟的差别
    ) Z7 f  \  w/ y3 P* @; b7 m: l! r0 S1 [, n3 h
        在喜爱葛拉芙顿的读者眼中,金西·密尔虹根本就是她自己的化身。然而对葛拉芙顿来
    ; w0 K" m4 s5 D; H# c说,她可没有意图在虚构的小说世界里,虚拟一个跟自己一模一样的人物,来满足不切实际
    * k% P. t# h  S) v- `4 m的英雄式幻想。葛拉芙顿自承,和密尔虹相较之下,真实的她年岁比较老迈、身材没那麼纤
    0 ]! ~) v2 D- a; F细苗条,甚至连危机处理能力都较为迟钝;此外,葛拉芙顿也不像密尔虹是个独行侠,她和% k6 [/ T* z, Y# k; r7 ]
    第三任丈夫结缡二十多年来,夫妻感情一直是鹣鲽情深,而且环绕于她生命四周的还有两个
    7 x/ p6 Z/ r! j0 A孩子三个孙子、多支时而顽皮时又驯良的猫咪、以及花团锦簇的华美庭院;最重要的是,葛
    ' q1 O  P& A+ Q拉芙顿爱好美食与烹饪,这和以汉堡或罐头食物为主食的密尔虹相比,完全是大相迳庭。3 a8 R" D& H3 S, r( O( }6 N# {
        时至今日,葛拉芙顿俨然已是国际知名的畅销推理作家,她的小说被译为26种语言版/ C$ }/ ?5 s+ ^, I
    本,发行至全球28个国家,销售记录已达数百万本之多。这位刚毅的女作家用自己果断的
    , X' w5 f9 Z# Z6 ~& V笔触,证明了我们所处的世界里,除了法院之外,街头依然有正义的存在。. R2 v3 u8 I2 g& i) t% i3 W7 [! 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3-21 10:10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22

    主题

    22

    回帖

    64

    积分

    少年侦探团

    积分
    64
    UID
    270
    元宝
    435 个
    金币
    181 枚
    热度
    28 ℃
    魅力
    4 点
    贡献值
    0 点
    玫瑰
    0 朵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23:4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大隐于市、慢工出细活的惊悚大师:汤玛斯·哈里斯(Thomas Harris)
    9 c) s3 g% ^8 R, q3 z
    ( \' f8 ]8 M0 u7 b
    3 r- O' O3 C6 Q. t9 ~: \$ b7 ^. M1 ?" g: ^% G8 g5 O+ p( |3 C7 F
    出版界虽属文化事业,却仍免不了商业气息浓厚的炒作烘抬伎俩。譬如说,一旦成为畅5 o/ L! ^8 x5 }# I: \' Y
    销排行榜上的名字,作家必在出版经纪商的安排下,上尽各类传媒以增加曝光率,抑或是举
    - d* W3 d! a8 P7 g; Y9 K) T办演讲、座谈會、签名會等活动来促销新作。于是,作家也变成如闪烁明星般的知名人士,( J+ s! I  i; J0 f: I) P
    然后在出版商"打铁趁热"的藉口催促下,只得像赶鸭子上架似地匆忙挤出下一部新书-难怪5 Z+ e1 c1 j) x9 |9 x2 _. H* g& [
    许多畅销作家通常也是多产作家。然而,汤玛斯哈里斯(Thomas Harris)可不是这么一个
    0 B. P# O- \; `+ Z- H, ]受名利摆布牵绊的作者,在创作生涯的25年当中,他仅仅只有3本小说问世,但光靠这3
    , K' L1 Z% G. o4 L部掷地有声的作品,足以让他成为近代最重要、最杰出的惊悚类(Thriller)小说家之一;- L' A. M2 p0 ^& V% e7 X6 s4 `8 d
    因为,哈里斯的作品不但大受欢迎,而且对后继的创作者,有极深远的启发和影响。
    ; L# s8 W9 w5 T" ~) y' Z
    # r2 `3 q& H) u4 L+ v4 F0 p    情节布局严谨,气氛诡谲骇人) |0 C, u9 s; [$ e9 g
    * H6 s2 T1 a5 {5 k: \+ }
        哈里斯是美国籍作家,生于1940年,其个性和作品一样是惜字如金、沈默如金,所以
    0 V, T, q4 B, e( y9 B$ t他不但极少曝光,更不喜出现在大众媒体上侃侃而谈。在正式投身专职写作之前,早年哈里1 K9 {) Q8 o8 f9 k$ ~
    斯曾于德州担任记者工作,主跑社會新闻及刑事案件,后来转到纽约市的美联社; B3 w! E0 y1 [( h
    (Associated Press)任职编辑。这些专业背景奠定了哈里斯在说故事方面的非凡技巧,并9 _* Q: l$ s8 n* k' W" ?
    且练就他对情节架构的经营与角色的塑造发展,有着深思熟虑的洞灼远见;同时,哈里斯还
    + S& o7 `/ L+ x& W是严格要求精致细腻的风格家,他可以从某个细微的人物或旁枝末节,有组织地编排酝酿出) h8 Z2 b. }0 J9 K
    暴力与恐怖的氛围,并逐一渲染而扩及整个情节主干,然后置读者如同身历其境,感受那毛4 ^# w4 a! h, d: P
    骨悚然的火苗一发不可收拾的强大戏剧张力。难怪哈里斯的小说一直受到电影编导的青睐," h0 X- }) w3 M) R) a# |5 U
    三部作品全都被改编搬上大银幕。
    & r! J7 C' \1 }* A
    ' @: j% Z8 l! Y5 W5 {( ]    独创正反角色的原型* ?; W4 T# Q( e

    6 [1 e; q5 H$ `0 j# I    哈里斯的处女作《Black Sunday》出版于1975年,2年后即被拍成电影,故事叙述阿; y! }+ a' p: D( l2 J& Y1 \/ t9 w! Y
    拉伯恐怖份子计画在超级杯美式足球决赛当天,引爆炸弹轰掉满场81000名球迷与亲临现场
    3 _3 i/ Z1 B2 r0 l! _% U观战的美国总统。问题是:炸弹究竟藏在哪里?出人意表的答案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炸+ b+ c1 }. _8 f7 n& w
    弹就设于漂浮现场上空的Goodyear小型飞船内!哈里斯在此书中独创了今日看来已成既定+ v' B# b) K9 }+ ^4 j
    模式的角色原型:愤世嫉俗的越战退伍军人、金发蓝眼的美艳女暴徒、以及粗鲁冷酷却讨人! t' P& m+ S. v& L; C3 h
    喜欢的警探,而这部《Black Sunday》也在灾难-惊悚的类型小说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经
    5 E& x+ d4 x3 t0 c) o: S+ D典境界。
    5 K7 H, Q' ?9 S! P+ ^* R, E5 }. U1 `) V) K6 M* N7 r: y" R
        探讨连续杀人魔的成因,开创惊悚小说的新局
    / M/ G1 I+ G5 I; x8 J! n% g0 N2 @$ f' K" S* }+ U
        哈里斯的第二部小说《Red Dragon》发行于1981年,5年后也被视觉影像化(电影片) Y& D% q- u1 I. [8 D
    名更改成《Manhunter》),这回故事描写的是一位拥有辨识变态心智这种特异功能的联邦) W9 `! P+ |8 n+ A4 t
    探员,受命委托去追捕一名心智异常的连续杀人犯的经过。这部《Red Dragon》最重要的成* ~( d, |9 H; L/ j% n: y. X
    就,便是介绍了一位身兼精神病患和FBI顾问双重矛盾身分的人物出场-汉尼拔·雷克特医
    6 L, U& f! y! J6 S  l; L# _  g; M# _生(Dr.Hannibal Lecter),又称"食人医生"。这位正邪并容一体的食人医生拥有超凡智商$ ]% [: l2 W$ x( ^. r, O  V
    和高格调艺文品味,是虚构的惊悚小说中,最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物之一,于是他的邪恶力量
    0 g1 _2 g: b, t到了哈里斯的第三部作品《The Silence of The Lambs》中,获得淋漓尽致的释放与发挥,% Q. z( l. h4 V; e' u/ R) t
    哈里斯藉着这个角色,开创了惊悚类型的新局,他一手助长“连续杀人案件”成为热门的流' a7 |! ]3 H* Z) K) z
    行话题,并探讨了变态心理现象的来龙去脉,而且沿线回溯到震惊50年代的连续杀人魔Ed
    " G2 R) ]- P+ f/ q8 \' cGein的犯罪学研究。这部小说当然也被随即拍成电影,那就是一口气囊括多项奥斯卡大奖
    ! U2 y2 |1 R7 w+ I0 ^的《沈默的羔羊》,叫好叫座的回应使得小说和同名电影双双列名“连续杀人魔”惊悚类型
    - p: k; t* W. n# w% J8 O# E中的经典之作;英籍男星安东尼霍普金斯也因演出食人医生一角,荣获该年度的最佳男主角# f" k( q2 v" f/ |1 O. v3 m$ j  C
    大奖。
    ! H4 X8 L( ~% L6 |$ |# z+ I! `0 m9 k    算一算时日,蛰伏已久的哈里斯也差不多该有新作发表了。且让我们拭目以待,瞧瞧这' A1 v) L- `8 y5 w$ F, ~  e
    一次哈里斯(或Dr.Hannibal Lecter)會变出什么把戏,来把读者吓出一身冷汗!* Y# J+ P# j% N1 q* 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3-21 10:10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22

    主题

    22

    回帖

    64

    积分

    少年侦探团

    积分
    64
    UID
    270
    元宝
    435 个
    金币
    181 枚
    热度
    28 ℃
    魅力
    4 点
    贡献值
    0 点
    玫瑰
    0 朵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23:47: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七、集教师、译者、作家、广告人多样才情于一身的时代新女性:桃乐丝·赛儿丝(Dorothy L Sayers)4 o! o  r& m3 \) b1 U. p1 v

    # s9 l% E8 H5 a% }# B
    9 H& d) M; e' D在推理小说史上,桃乐丝·赛儿丝(Dorothy L Sayers)是一个伟大的名字。她的风格
    , R( z' _7 s% e0 {8 D- D3 b9 }无人能模仿;她的作品无人能取代。她创造了永垂不朽的业余神探彼特·温西爵爷(Lord
    , a/ }4 Q' U, J! Y7 CPeter Wimsey),也撰写多部精彩绝伦的推理文学评论。她的小说,绝大部份都在推理史上
    ; K  T% z! D  I3 I* k的黄金时期(1920-1940)内完成,因此堪称是最具备古典时期特色的代表杰作。5 F# [$ c& ]: |# f! B6 R7 i
    # b% U7 A5 ?" L/ U  ^& G
        打破性别藩篱的牛津高材生
    1 j5 j- w+ L' c; W) s7 u/ J* X- s
    . T( Z% {  u5 Z    1893年,赛儿丝出生于她锺爱一生的牛津,父亲是当地的教区牧师。自小,赛儿丝就
    / k- V$ m1 f, _  t. `展现不凡的才智,7岁学拉丁文,而后再习法文。进入大学后,她依旧光芒四射,以优异的) |7 m8 ~2 |$ V! P
    成绩毕业于牛津。在当时保守的传统下,女性只能前往女子学校就读;因此,赛儿丝是第一
    + U' Y" _3 y$ C. f批突破性别限制的时代先驱、也是取得牛津学位的少数女性高材生之一。8 [* T# t% `$ E8 y- V4 T* q& h" a

    / l4 W, b. E7 K' E0 q    雅俗共赏的推理文学作品1 Z7 k1 U* E1 {1 \/ M

    9 v4 \1 D4 l  i' I5 R    1920年,赛儿丝更上一层楼,顺利获得硕士学位;同时间,她还在多所学院任教。# v( Q$ c. B: Q( |1 L
    1922年起,她在伦敦的班森广告顾问公司任职长达7年,文案功力是业界公认的翘楚。期
    4 I2 c& H; i! S间,她的首部温西爵爷探案作品《Whose Body?》(1923)问世,甫发行立刻一炮而红,从
    7 T" o9 T7 `+ I* R0 O7 m" F2 s" F$ N此奠定大师级的地位。对于赛儿丝的侦探小说,评论家们的看法是泾渭分明:有的认为其着+ r( W5 s5 a& ?3 \7 x; p4 r, @
    作是质感极佳的高格调文学;有的却指出她的小说一昧埋首于大英帝国俗不可耐的绅士气
    8 h! N$ x; q9 P; C& G派,由此反应出赛儿丝对上流阶级的热中与溺爱。然而,管他评论家如何吵得天翻地覆,一+ K5 o. c5 Q0 e6 Q
    大票读者可爱死她的小说;甚至,在众多近代崛起的英籍推理作家心目中,赛儿丝的1934
    ! s# s$ D0 n) l% L年作品《The Nine Tailors》,被公认是30年代高居榜首的推理巨作。
    ; V0 q+ O) o) g; u1 u1 E
    . ^5 i& G) V* l- I3 ]    场景描绘细腻,人物呈现鲜明
    * c- M# _0 O/ a( ?7 T' F9 n
    ( W- h  p/ f! {0 ?: u; P    赛儿丝的文笔甚佳,她对故事中场景的描绘,总是巨细靡遗、栩栩如生,让读者深刻地
    & J* l# W) a! S2 b感觉彷佛置身其中;此外,赛儿丝描写人物也是一绝,她创造的角色个性鲜明活泼,连配角6 Z. u; \# K" T; n$ G
    的戏份都各有所长,例如包打听功夫一流的老处女科琳森小姐、耿直的苏格兰警探帕克、神
    % a) I/ R+ L: V9 h6 _% N! a经兮兮的丹佛公爵,以及温西身边忠心无二志的侍仆包特。这群配角以温西爵爷为中心称职
    . m& O1 e, P/ g. u( I; ]  e/ }! d7 }地围绕在他周遭,一次又一次架构起教人拍案叫绝的精彩情节。时至今日,赛儿丝的推理小
    + P# ], n6 {3 e* [; F' X说未曾被后起之浪淹没,反而是大受年轻读者的青睐;她塑造的杜撰角色、编写的严谨布
    ) ?% f  }7 z0 N+ F1 v, G% P局,以及所引发讨论的善恶道德议题,皆是现代推理迷关注的话题。
    ( H* @0 s9 a- d5 `; Y, ~( B& E4 m# H9 h: C6 i' w+ v
        引入真实情境,历久不衰的经典8 `: G( H$ Q9 e$ X7 n; {" J3 A
    / j2 F% d0 R. w3 {# u
        赛儿丝对推理文坛的贡献,即是将推理小说从“纯粹解谜过关”的泥淖中拉拔出来,并
      B5 x  ]. `% U2 _" g7 s7 n提升跻身到现代主流小说之林。在她的改革下,20世纪的推理文学有了真实的血肉面貌,- F. O2 p8 i  d
    而不再只是虚无飘渺的抽象命案。1940年之后,赛儿丝停笔创作推理小说,也许在她自己, @& \. g  p' @
    的想法中,她已经完成了历史的使命!此后,赛儿丝转写儿童书和宗教剧,并且为BBC完成
    1 i% Q% R1 D' `7 g多出广播剧。1957年死后至今,赛儿丝的推理作品一直是后人所崇敬的最高经典。, T0 s- o: s/ U  Q* _, Q8 U' 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3-21 10:10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22

    主题

    22

    回帖

    64

    积分

    少年侦探团

    积分
    64
    UID
    270
    元宝
    435 个
    金币
    181 枚
    热度
    28 ℃
    魅力
    4 点
    贡献值
    0 点
    玫瑰
    0 朵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23: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八、热爱生命、享受人生的快笔名家:乔治·西默农(Georges Simenon)* w# Z0 d1 a# H( t" ?
    % G. `& t6 ^  b( I$ [; F# J

    - z6 Y. g6 [# N, q& }! f一般来说,世人对创作的定论,很少将多产作家和优秀作家划上等号。不过推理文坛上. |, k; x/ ]" [4 ~. E
    有一个例外的,他的作品量多产到超过四百部,但毫不损害其高评价的美名。甚至,他被誉) V$ ^7 }  c5 b7 o
    为法国最杰出、最受舆论赞赏的作家之一;他所创造的探长角色梅格雷(Inspector Jules
    5 I6 m9 P' @3 dMaigret),也是推理史上不朽的名探。这位不可思议的快笔作家,就是乔治·西默农
    ! `% c6 D+ P9 N5 ^5 S(Georges Simenon)。
    $ j- B& u' B- G# _, t$ P4 o, \5 _
        快,快到三天写完一部小说
    9 p4 f8 G! n6 d# {0 h6 j; ~$ D: R: v* I$ N2 r
        1903年,西默农出生于比利时的列日(Liege),他是保险业务员与寄宿舍房东之子。
    7 F- u( S; s: }  p& J. f父亲过世后,西默农从事过多项工作,包括面包店、书店,然后到地方报社。虽然他从未受
    & t8 A( N# G0 V" |过太多的正统教育,但凭着一手好文笔,很快为自己挣得一块专栏。除了写得好之外,西默
    0 a' l+ q; ^9 T# v# q/ p农下笔速度飞快也是一绝。从十六岁开始写作,对西默农而言,三到四天完成一部小说简直, a' }3 e; ?; [! ?) T% b
    是稀松平常的事;后来,他才刻意压抑自己一个月“只要”写完一部即可。
    3 q/ o. Q' a+ |9 _3 z* G
    1 ?5 a" r/ s; |6 c9 G6 Q! U9 a    爱,一生爱了两万多名女子7 e7 X% L: A3 M. L2 o+ g2 P

    - x6 K& m8 _' V    1923年,西默农移居巴黎,此时他的写作量大增,平均一天的目标是八十页的篇幅。% M4 \/ P( P* p0 @4 `
    西默农因而赚了大把的钞票,拥有一辆顶级的雪佛兰名车与豪华游艇。然而不久,西默农便
    / `, W. m& N4 Q; E对他的工作感到倦怠不悦。于是他决定乘着游艇出外旅行,藉此增广见闻,充实人生历练。! A3 a3 Z6 U; ~  C" s
    西默农如愿以偿,他从此热爱生命,尽情享受人生,在1970年出版的自传小说《When I
    . l1 r" @4 z9 i: B- \7 nWas Old》中,他宣称一生曾与两万多位不同的女子发生性关系,其中几位后来还成为他的& Z! [  G1 X& ^3 |; }$ B  n
    妻子。' r; f! u! \) J" S, B+ [% R' m" I, p

    , P6 G) j  \2 g2 \    念,因思念而让神探重出江湖
    2 X( \# T8 l' b$ {2 i3 e. l. h$ |, c$ i4 D
    & T  b5 O; b/ t" S  D    1929年,当时西默农旅居荷兰,他于此时此地塑造了让自己名流千史的神探梅格雷,, \7 k) D/ K0 U
    并于1931年发行了第一部梅格雷探案《The Strange Case of Peter the Lett》。在30年
    3 c* P! |% J8 B  a代,西默农一口气写了18部以梅格雷为主角的警探犯罪小说,而后突然萌生倦意,便放弃
    - F% ?! F$ K* F  T  L继续撰写此系列作品。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西默农仍住在未被占领的法国,成日
    + s! i7 w1 d) U2 F6 x! h, C见到的尽是颠沛流离的难民,他一面援助他们,一面不禁怀念起梅格雷小说中的巴黎美景盛# `1 B: d# m/ C3 k. ?  ]
    世。于是,西默农决意让梅格雷重出江湖,从40年代后半到50年代前半期(这时他暂居美4 x+ R7 V# R. R2 r
    国)这段时间,西默农全力创作梅格雷探案,此时他的写作速度稍微慢了一些,每年的产量  o" Z- ~. ^# Z* y! u9 G/ W
    “只有”六部而已。1955年,西默农回到欧洲,最后定居于瑞士。% p5 ]- `$ b0 C! P! ?. s

    + E! r" X1 F! u8 k' Y- i    大,伟大不过是小说的细部整修
    / z8 Y# e% s# \8 S
    + K& `7 s+ |, |    或许是因为受到较少的正规教育,西默农的文字词藻鲜有华丽的修饰风格;但他可以用
    6 o, K- Y& F$ U+ C. Y/ M最精简的文字叙述,来描写角色与铺陈气氛。大多数的评论家都承认,西默农不但是营造气
    # n5 e3 J4 u( E2 Q; v* y氛的高手,他的小说也是心理犯罪研究的大师级作品,同时更探索了小人物在压力下的微妙9 M( u5 l+ t6 V  \
    变化。虽然西默农的作品已获得文坛的肯定、读者的青睐,但他曾表示:“人们总是期许我1 T5 o0 @5 A% ^; c0 B6 B
    写出一部伟大的小说;但大众却未曾了解到,只要将我那些所谓构不上“伟大”的作品加以
    & O# ^: N2 g7 n/ h7 }$ A! `. Q$ L镶嵌细工,即成了旷世巨作!”西默农的自负,由此可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3-21 10:10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22

    主题

    22

    回帖

    64

    积分

    少年侦探团

    积分
    64
    UID
    270
    元宝
    435 个
    金币
    181 枚
    热度
    28 ℃
    魅力
    4 点
    贡献值
    0 点
    玫瑰
    0 朵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23:51:03 | 显示全部楼层
    九、无厘头搞笑专家:另类推理女杰-乔艾思·波特(Joyce Porter)
    1 j1 q; y7 Z5 H- A; r9 ~
    ' W$ M! m/ V, {  g: v8 j3 P . _5 W) S3 y) ]2 S; o1 ]
    阅读群书的过程当中,推理迷多多少少會看到一些无能不适任的警官,在办案时屡屡搞
    # W3 x3 H6 N7 w- G出纰漏,让案件不了了之。然而,这种有如通俗闹剧的故事铺陈,直到乔艾思·波特(Joyce( s* C! s( s$ I6 W) y
    Porter)的出现,才得以提升成为一种反讽手法的文学艺术形式。
    & V8 i  `6 n- K4 `1 g6 P" j- f0 B7 P3 @9 g4 P
        藉懒惰贪婪嘲讽正气凛然- ?5 h: f; q" Q0 F: S

      F4 v6 L. N( n    那么,波特究竟做了什么?原来,她一手创造了苏格兰警场总探长威尔福瑞德·多佛: }9 S( d, |3 C
    (Wilfred Dover),这位妄自尊大、粗鲁肥肿的警官,虽是警界亟欲拔除的眼中钉,但他0 v- ]) ?3 T& R. [8 \# ?# F. d
    终究能歪打正着地破解悬案-也许是因为凶手总是凑巧比他还笨一点吧。结果,这种彷若无
    # u( u. d, \5 b5 P- q2 S: C4 Y厘头嘲笑警界的推理喜剧类型,却造成推理迷迳渭分明的两极对立:喜爱多佛的视他为反政
    1 g# _' e4 S" F1 f; U府的超级偶像;厌恶他的根本无法容忍其低智商、低品味的作风,并称呼他为“大英帝国中8 }& O, l( M8 T
    最懒惰贪婪的警察”!纵然意见如此分歧,推理迷仍一致肯定多佛此角色的创新写法,以及2 |, g% v+ i" M3 f7 W' D6 g
    波特无可动摇的大师地位。
    6 H+ y1 @6 b! C3 b( F4 s
    # i  N% }6 D3 L    颠覆正统推理的另类作品; e7 x# `5 Q1 q; T+ ^

    ' x6 v8 W2 T* u6 ^1 G, U    乔艾思·波特,1924年出生于英格兰西北部的赤郡(Cheshire),21岁时以优异成绩$ o) s5 g/ }/ T4 |* A* B7 n% @+ f
    取得伦敦King学院的学士学位。毕业后她随即进入英国皇家空军机关服务,工作十四载后- {; z' R( l2 O8 _& [: L+ D2 _
    才退休开始着手编写糊涂探长多佛的系列小说,世人将她和Patricia Moyes、P.D.James并6 D  t* W6 M6 g5 U4 y8 s
    称推理三女杰。波特擅长以各种不同的角度,来塑造书中的人物角色,唯一例外的是她最着
    , P7 t& y$ w( {; m名的探长多佛,这家伙眖头到尾都是一副搞笑欠扁的模样。1964年,波特在《Dover One》: w9 ]: N) [) D" ~
    让多佛首次粉墨登场,一开始就把他外放到偏僻的Creedshire城镇,教他负责找寻失踪女
    % ]% h) B+ E, s+ Y& ~1 g5 b, Z子这类看似无关紧要的案件。经过了《Dover Two》、《Dover Three》的磨练与尝试,波特/ c6 N8 v4 Y  J7 X* Y' Y# O
    终于在第四部作品《Dover and the Unkindest Cut of All》,奠定其经典名作的崇高地6 b/ L* x; ?5 f* p
    位。直到今天,多佛共演出21个长篇大作及众多短篇小故事。若说要找个演员来诠释这号
    ( r+ i$ s* N# ^人物,化老十岁的妆、且增肥100磅的喜剧明星金凯瑞(Jim Carrey)最适合不过。: D3 A. L) k2 r! N/ Z) v" _
    + @6 G2 l6 s4 e7 ^9 Y" P
        喜感多于性感,体力多于智力
    5 \4 v2 ]; k* p
    0 `- f3 V! ]& O2 P: E    除此之外,波特还另辟两条主角系列的小说路线:一为笨拙的国际间谍Eddie Brown、4 W2 m6 u: V3 A" X+ B
    一为精力充沛的女伯爵Constance Morrison-Burke。前者在四部作品中,扮演成事不足、
    ! Y6 r% D( e# t: t7 o# t6 E% i败事有余的间谍,但是在这傻瓜的心目中,没完成任务还不算是最糟的,他最担心自己对于
    0 F" q9 O6 `3 M内在情欲的掌控不佳,因为连姿色平庸的女子都可以叫他心猿意马、蠢蠢欲动;后者这位年: J( E+ d8 a* x, E0 l1 O" t
    老的业余女侦探,彷佛是冲着克莉丝蒂笔下的玛波小姐而来,因为女伯爵年纪虽不小,浑身+ e, v. A. k1 [9 g7 C7 A' F( H
    上下却有着施展不完的精力,她會客串起侦探的身分,完全是由于柔软体操运动无法耗损其
    2 W- Q8 ^2 [8 g7 h- A体力,于是老人家突发奇想,弄个女子橄榄球队来玩玩,于是无意间介入了一桩谋杀案。
    + e; x( F3 M- {( b5 s8 v2 z8 `    概括来说,波特所创造的主要英雄人物,总是喜感多于性感,体力多于智力。如果你不& P6 U8 `2 I5 j: g; q+ r
    热中于正经八百的解谜游戏,也对拥有超人智慧的神探感到无趣乏味,那么,乔艾思·波特0 E1 V5 g/ B! V: e
    的无厘头推理作品,會让你在蠢事连连的情节堆砌中,小则喷饭不已,大则狂笑三天三夜!
    6 n, t7 a8 h# n& k- |- z. U) Q; F1 p% }" g0 {
        代表作品:( T% a( H  P, T. b

    ; y/ \$ Z4 V) v5 Q    《Dover One》,1964;1 [) ?" ^: Y! l" U. e: G
        《Dover and the Unkindest Cut of All》,1967;
    8 ]7 s! v! I/ e7 {& @# t3 m
        《Only With a Bargepole》,1971;! }$ q) ^6 R' n  B( k
        《The Package Included Murder》,1975;# z7 X  N9 M, s5 r* i
        《Dover Beats the Band》,198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5-3-21 10:10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22

    主题

    22

    回帖

    64

    积分

    少年侦探团

    积分
    64
    UID
    270
    元宝
    435 个
    金币
    181 枚
    热度
    28 ℃
    魅力
    4 点
    贡献值
    0 点
    玫瑰
    0 朵
     楼主| 发表于 2010-2-4 23:5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十、操纵神探的解谜大师:柯林·德克斯特(Colin Dexter)
    # I( ]( g: A( ]/ |1 H# H' y, H 2 d" i4 T3 t7 A9 C- W1 P8 U

    9 n7 _( |' Y$ R4 S2 c & s$ s% O7 X& D) }- j3 U( Y
    一般来说,作家创作的功力可分为两种程度:无我境界,以及有我境界。前者笔下的主$ w( |, t- |* f, s- F+ ?
    角个性千变万化,能文亦武,彷佛与作者丝毫无关连,完全是凭空捏造的虚构人物,如创造' D9 B! b0 v7 q5 r
    出郭靖、杨过、韦小宝等角色回然相异的中国武侠文学泰斗金庸,正是此类作家;后者所谓2 ^. C' Q% x( \; O3 d6 l& X: [
    的有我,自是指书中处处可见作者的身影,换句话说,主角简直是作者的代言人,柯林·德4 ?3 f4 X8 g' n7 F% L; B( q5 o7 y( ?0 y
    克斯特便是堪称这类作家中的翘楚。  T" c1 V, k2 y$ [  H
    & y, d0 W' ]4 {( L. T
        剑桥作家,幽默博学兼备& S3 b$ A3 _+ `. h, `/ B; o
    6 n" J7 N$ D6 s7 s3 t5 q
        1930年,柯林·德克斯特出生于英格兰东部的林肯郡,自小喜爱文学。1953年,德克8 @/ ~) C- m$ c& _5 M  T
    斯特于剑桥的基督学院取得古典文学的学位;5年后,他在同一学院继续攻得硕士学位。而& N" r! N% I; ]1 P( F
    后,德克斯特进入皇家特种通讯部队服役,退伍后便在多所学校任职。由于长年文学素养的* N; j+ x. z, T7 p+ X8 d. h
    训练,德克斯特自然而然地走上创作之路,更因为热中于填字谜游戏,对他选择推理小说的1 @! }$ d9 B6 e; ?. A( @) t# [
    创作有间接的影响。德克斯特的风格传承于另一位大师Michael Innes,在扎实的解谜布局$ f3 N8 v  F6 l' u, @
    里,巧妙地呈现出笔者的博学多闻与幽默感。在他以牛津为地理背景的系列作品中,成功地4 d" J$ X; D6 ]' Y
    塑造出一位神探莫尔思(Morse)。9 f( m/ e, K7 Y( R$ i  q% l! M  T
    - h7 R/ ^$ o3 L: K4 ]
        分身奇术,神探尸体双职
    $ m! \5 h+ J$ w; U1 |4 d1 a7 o! d& l+ w6 }
        如同前言所述,刑事调查局的组长莫尔思,其实就是德克斯特的化身。莫尔思的兴趣,
    ! x% i4 m- Z- j% g4 T/ K即是德克斯特的专长:文学诗赋、古典音乐、以及填字谜游戏。尤其在填字谜方面,德克斯
    + V6 _; Z0 G$ e7 a* T特可称是高手中的高手,他曾两次于大赛中获得首奖,这种解谜的思考逻辑训练,的确对推) ]5 b! R1 o+ c1 V: A
    理小说绵密羉复的布局编排有极大的助益。另一方面,德克斯特有严重的耳障碍。在1977
    3 Y; L* x) L4 n/ r0 Y年的作品《昆恩的静默世界》中,这项残障被转化成遇害人惨遭谋杀的关键原因,德克斯特& p+ U6 r/ ~7 Q0 l8 W7 }. V4 F
    藉此暗喻了自己在现实生活里所遭遇的困扰与不顺。同时化身为神探和被害人,德克斯特表8 s4 Z8 y! j: A+ ^- f" B2 C
    现出来的“有我境界”,已达炉火纯青的地步。
    6 {, n2 ~: n( J0 c' n
    - P/ X# A" _. _& z3 @6 v    牛津神探,以假乱真的玩笑
    ) m! }  r2 Y: J/ p% K" o
    # s( o3 ~4 a& O; g8 ?" ?" ?1 x" X    在小说与现实的对照中,唯一不同的是德克斯特是剑桥人,莫尔思却是活跃于牛津的警
    8 j& R0 ~/ o/ e- I# N7 R探,德克斯特刻意将犯罪现场全设定于牛津大学城,或许是剑桥人藉此污蔑牛津,让牛津的
    % Z7 q9 j( T2 e6 p& ^7 T; c) g6 e文化气质显然不及剑桥,这也许是文人灭他人志气,长自己威风的一种玩笑。
    5 Z& o! j. p' o1 Q$ V    德克斯特曾于1979年、1981年两度获英国推理作家协會颁赠银匕首奖,1989年更上层
    # G3 _9 }/ F+ M9 O8 ?; q楼,囊获金匕首奖的最高荣誉。如今已届70大寿的德克斯特,无疑是当前仍在人世的推理
    4 y# a6 @4 F( Z' l0 }大师中,辈分最高的一位,因此,若称德克斯特为当世的谋杀之王,应不为过。
    2 R2 K9 e7 d' ]. I
    8 [0 u' ^5 Z2 o+ I    作品有:
    - o3 V* \, J' A4 {6 J/ ?+ m7 A% }5 o6 X3 k+ L6 ?. H2 Q
        《Last Bus to Woodstock》,1975;
    ! }) v3 c) {) C- ~    《最后的衣着》,1976;0 O: W7 @. y3 I! z$ ~
        《昆恩的静默世界》,1977;
      W2 I5 ?$ |( T    《Service of all the Dead》,1979;
    ; T' M4 |1 N' j    《The Dead of Jericho》,1981;% M4 U8 l: T6 ?% m$ X
        《The Riddle of the Third Mile》,1983;
    ! Z0 V9 S: u" |8 h    《The Secret of Annexe Three》,1986;
    " N! v+ v$ |, c& R$ `    《The Wench is Dead》,1989;
    $ |& y! d+ B+ j8 D. H    《The Jewel that was Ours》,1991。% R$ M+ P2 x8 A1 i+ J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关闭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推理书库 ( 鲁ICP备17055969号-4 )

    GMT+8, 2024-11-22 08:27 , Processed in 0.12529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